(精选)经济学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三编 第十四章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课件.ppt

(精选)经济学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三编 第十四章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第三编 宏观调控法 第十四章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第三节 宏观调控法对金融的导向、规范与保障 【背景资料】中国人民银行近十年首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第四节 宏观调控法对财政的导向、规范与保障 【背景资料】积极的财政政策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第五节 宏观调控法对规划的导向、规范与保障 第六节 宏观调控法对产业政策的导向、规范与保障 第七节 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背景资料】发改委酝酿宏观调控立法 ;(一)著作 ?1.\[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达人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第二编第四章,第三编第一章,第三编第四章 2.漆多俊主编.宏观调控法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3.邱本.宏观调控法论.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 4.叶秋华,宋凯利,郝刚.西方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邢会强.宏观调控权运行的法律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二)论文 1.徐孟洲.略论宏观经济调控法.法学家,1994(4) 2.程信和.宏观调控法论.中山大学学报,2002(2) 3.李昌麒.宏观调控法若干范畴的法理分析,中国法学,2002(2) 4.张守文.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北京大学学报,2001(3) 5.王全兴.宏观调控法论纲.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3);一些地方试点在二手房交易中强制征收个人所得税,实际操作中纷纷遇挫。杭州、南京、青岛、北京市朝阳区和东城区曾相继出台政策规定个人转让居住未满5年的房屋必须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但又先后宣布恢复自愿申报,截至2006年6月,只有青岛仍在坚持,建设部官员称强制征收在全国推广仍未有具体时间表。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6月,建设部、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出台,从2006年6月1日起,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免征营业税;个人购买非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售房???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 ;第一节 宏观调控法概述;一、宏观调控的含义 笔者认为,所谓宏观调控,即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宏观调控的一方主体是政府。 第二,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发展。 第三,宏观调控作为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综合的总量的调控,其调控手段必然是综合性的。;二、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所谓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经济法体系中的重要部门经济法,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是宏观调控关系,或称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它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它涉及现实社会中的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根本与长远利益。;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一) 财税调控关系 财政作为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同社会再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金融调控关系 由金融活动产生的金融关系,是在与货币流通和银行信贷相联系的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一类经济关系。货币调控和信贷资金的调控是国家调控经济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因此,调整货币发行和资金流通中形成的金融调控关系,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任务。 ;(三)规划调控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近期要在财税、金融、投资和计划体制的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三者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规定:“国家计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国家规划是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宏观调控法应当调整好国家规划关系。 ;【背景资料】“十一五”规划新亮点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这“一字之差”,至少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信号。参见《计划变规划 透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三大信号》,载“新华网”,/stock/2005-10/11/content_3604080.ht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