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保消费意识苏醒 全球IT巨头争相融入绿色潮流
长期以来,使用有毒原材料、产品能耗过高的弊病,使得IT业者成为环保组织最爱攻击的目标。早些时候,他们可以对此不予理睬,但在环保问题由口号演变为“社会运动”之后,问题再也无法回避。
全球IT产业的“绿化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008年1月14日,为了进一步减轻环境压力,在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支持下,IBM、诺基亚和必能宝等企业共同发起了一项“生态专利共享计划”,首次向公众开放了数十项新的环保专利。据介绍,这些专利将鼓励研究人员、企业家和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和所在行业,通过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创造、应用并进一步开发其消费类或工业类产品、工艺和服务。此事件被业界誉为“绿色之风”在IT产业持续蔓延的标志之一。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PC巨头戴尔宣布实施能让自己转型为“最绿科技企业”的计划,内容包括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废旧产品回收流程,和推出更多环保型电脑;同样,松下也打算投资7500万美元,花6年左右的时间来发展无铅等离子电视;英特尔和威盛忙于开发耗能更低的PC和手机用芯片;摩托罗拉则在“如何使手机更省电”上大做文章;惠普已经成功实现回收10亿磅废弃电子产品的目标,并计划在2010年结束前再回收20亿磅废弃电子产品和墨盒。
2007年11月,不甘落后的索尼推出了采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包装的笔记本电脑,且零件也完全符合无铅标准。索尼高层承诺:每台笔记本电脑售价的1%将捐赠给环保组织,而买新机的消费者也可以将淘汰的旧笔记本电脑不限品牌地交到索尼的“Sony Style”部门,由它来负责回收处理。此举首次打破了单个企业只回收自有品牌产品的惯例,也启发了更多厂商在环保领域进行相互合作。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这类强化绿色产品研发与推广的计划,周期普遍都在三至五年之间,各厂商对此的投入也高达数百亿美元以上,预计未来两年内,相关产品将大量问世。他们一致认为,这必将产生带头作用,进而影响其他厂商及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
可怕的累积速度
IT产业的发展为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帮助,却鲜有人注意到这些产品淘汰后对环境带来的巨大杀伤力。
据介绍,一台废弃的电视机至少含有四磅的铅。铅是用来焊接电路板的主要材料,当它作原料使用时并无害处,但一旦丢到掩埋场,未处理的铅就会污染地下水,饮用后能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除此之外,普遍用在铜线外皮的聚氯乙烯和电路板的溴化阻燃剂,燃烧后都会产生有毒气体。尽管苹果、戴尔和东芝宣布未来两年内全产品线禁用此类原材料,但如何寻找到它们的替代品,现在还困扰着这三家企业。
当下,人们对“IT产品普及后导致电子垃圾累积速度加快”的说法已无争议,世界环境保护组织“绿色和平国际”更是在其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用“远超乎想像”来形容形势紧迫。该组织环保运动人士艾哈金指出,1997年,一台电脑在发达国家的平均使用寿命为六年,现在已经大幅缩短为两年,手机更是在两年以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垃圾的制造已经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也以每年1200万吨的速度在作出“贡献”。最近几年,人们更换手机、电脑、电视和打印机等产品频率增加,使得全球新增电子垃圾年年攀升――已接近5000万吨。而这些数量庞大的电子垃圾绝大多数最后的落脚之处,往往是在中国、印度和非洲,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更加沉重的环境负担。
矛盾的环保动机
计算机回收组织发起人凯尔日前指出,“过去,IT厂商在制造更快、更酷、效能更高的产品时,从来不考虑太多的环境问题。因此他们的产品常常含有毒性的化学成分,以及存在过度耗电等的环保弊端。”但2007年以后,它们似乎洗心革面,开始对环保问题热衷起来。应该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关于上述疑问,摩托罗拉销售主管马丁提出了个人看法。他认为:“让各IT巨头纷纷将环保概念引入产品设计的,是来自消费者自觉的力量。同时,根据摩托罗拉自己所做的一份消费者研究报告,环保因素在购买行为中占据的地位已有显著提升。”
然而,IT产业的“绿化”却是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产品要环保,首先要解决省电、无毒、回收三大问题。但矛盾在于省电往往会降低产品对信息处理的能力;采用无毒化合物的零件直接导致成本上升;而提高零件回收比例,则处理的人工成本可能增加,也会影响到新产品或新零件所带来的销售利润。尤其是第三个问题,美国第一大报USATODAY(《今日美国》)在2007年早些时候曾载文指出:技术进步让产品越来越便宜,厂商不得不通过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来实现新的成长,其结果不仅造成资源过度浪费,更产生了电子垃圾等问题。对它们提出环保要求,甚至是从根本上颠覆产业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