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 名著阅读与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六 名著阅读与解析

专题十六 名著阅读与解析考纲解读考纲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为B级。考点阐释1.名著名篇的阅读,将采取不同的题型来考查多方面的理解能力: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能力,对体现个性特征的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对作品的情节梗概和主题意蕴的了解。2.考试内容将由侧重对内容的识记逐渐过渡到对内容的分析鉴赏。3.考查点坚持宏观微观兼顾,设问在坚持开放(体现对阅读主体的尊重)的前提下,同时考虑相对具体性(利于阅卷评分操作)。考情观察1.考题设计采取客观题(1道多选题)+主观题(2道简答题)的组合形式。2.设题注意名著名篇的覆盖面(占总篇目的70%左右),多选题的五个选项和简答题的两个问题所涉及的作品篇目一般互不重复。3.设题仍将既兼顾面的覆盖又有重要篇目的突出,其中《红楼梦》《呐喊》和《三国演义》考查频率较高。分析解读 近年来,名著阅读的命题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题型为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每年的考题均未超出当年规定的名著目录范围。1.名著阅读的选择题命题特点(1)概述名著中某一故事情节,要求考生对此内容的正误进行判断。一般在时间、地点、人物姓名和关系、细节描述等方面设题。(2)概述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主旨、艺术特点等相关内容,要求考生对其正误进行判断。2.名著阅读的简答题命题特点(1)以故事重要情节为命题的切入点,要求考生指出或者简明扼要地复述指定的某个或某几个相关故事情节。如2016年江苏卷第25题第(1)小题、2013年江苏卷第23题第(2)小题。(2)根据名著的相关内容提示,指出小说中人物的名字,或者与人物相关的住处、物件等。(3)针对名著中重要的人物形象的某一典型性格特征进行简洁明了的分点列举描述。分点列述的内容既可以是关于主人公的,也可以是关于次要角色的,还可以是围绕人物性格特征的事件列举。这种题型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对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如2015年江苏卷第24题第(1)小题。(4)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进行鉴赏。此类题难度最大,考生必须在熟读名著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情节和环境分析小说的内涵。如2017年江苏卷第25题第(2)小题。命题探究核心考点 名著的主要情节内容、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等。审题关键 “不正确的两项”表明该题是选错误选项的五选二式多项选择题,需要考生明白一般设置错误的方法,如张冠李戴、先后易位等。解题方法 ①逐字阅读法,因为选项设置的错误较为隐蔽,需要逐字慢慢阅读查验;②排除法,先排除一眼看出问题的错误选项;③唤醒验证法,解答该题,需要针对选项内容唤醒自己的名著记忆,细细验证。易错警示 ①对名著阅读不细,记忆不牢,不懂得对名著的鉴赏分析;②对题干不能仔细辨别。命题规律 ①江苏文科加考题必考内容,分值均为5分;②考查选项一般涉及五部名著,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能力要求 ①对考纲要求掌握的名著的情节内容、主旨思想、艺术技巧具有一定识别和判断能力;②对所给选项的细节内容能仔细辨别。 答案 AD A.刘备听了大吃一惊,筷子都掉在了地上;恰巧响起一阵雷声,他借雷声掩饰自己的惊慌恐惧。曹操于是认为刘备胆小,也不再将其看作对手。D.哈姆莱特识破了奸计,将信的内容改为杀死两位使臣,并盖上了父亲的信玺。恰巧又被海盗劫了船,不久就把他放了。答案 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解析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是钗黛感情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情节,是黛玉对宝钗态度变化的重要内容,应该熟知。答案 民众愚昧、落伍,无法理解新思潮及其运动的意义;新思潮及其运动脆弱、不彻底,无力走入民众的世界。解析 两个细节的共同点是:对于新思潮运动,民众不理解,甚至排斥,且他们还停留在为崇祯复仇、百日维新的旧事上。应从“民众”“新思潮运动”两个角度概括。命题技巧 ①材料选自《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掌握的名著;②五个选项分别针对五部名著命题,体现命题的导向性;③在错误选项中设置的错误内容一般比较细微,需要考生仔细审读。核心考点 分析重要情节内容,并归纳概括原因。审题关键 题干表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但问题问的是“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需要从前文梳理归纳,概括的内容要能构成促使黛玉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解题方法 ①系统梳理法,对宝钗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需要对前文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能够作为原因的情节;②分条概括法,对梳理出的原因应分条概括;③角度定位法,即定位准回答的角度,如本题问“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一般应分别从两人的角度回答。易错警示 ①对名著情节内容不够熟悉,找不出原因;②对情节内容的概括不准确,不能针对问题去回答。命题规律 ①江苏文科加考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