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省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共47张PPT)
1.(2017宁波镇海中学,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5分)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蔚为大观的文化宝库中,文房用具亦是其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甲】而砚则因其具有“坚固、传万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的品质,获得文房四宝之首的美誉。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乙】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品,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化史上,对我国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宋代是砚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宋代有重文轻武的风尚,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文人在书写之余,讲究用具品味,对案头摆设之砚,开始追求美的精神享受。在制砚上,他们考究其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的精致外,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砚的制作中,【丙】将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了“文人砚”,体现了其本性喜好,直抒内心情怀。 B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提升题组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蔚为大观 B.举足轻重 C.品味 D.考究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答案 (1)C (2)B 解析 (1)此处应该指用具的品质,强调的是事物的一种品质与水平,应该用“品位”。(2)乙处“……”和“等”重复,删去其一。 2.(2017稽阳联谊学校4月联考,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5分)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况且动是生命之表示,精神之作用。【甲】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乙】 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怎样才能表现“动”? 我们拿一张照片《行走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丙】罗丹说:“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其实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1)上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积微成著 B.琢磨 C.况且 D.姗姗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答案 (1)D (2)C 解析 (1)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2)问号改为逗号。 3.(2017元济高级中学,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5分) 在《朗读者》的谜中,汉娜的认罪之谜无疑最令人费解。[甲]一个女人在战争期间放弃自己安定的生活,入伍做了集中营女看守,为虎作伥;继而又在审判期间放弃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宁愿认罪被判无期徒刑,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要掩盖自己是不认字的文盲而已!施林克用这个多少有些奇崛的故事文本,告诉我们虽然罪行是无可争辩的,但是对于犯罪者是无法简单判定的。而在这部小说的后两部分,[乙]我们接触到最多的词汇,是“麻木”二字:审判者是麻木的;旁听者是麻木的;甚至证人——集中营的幸存者也是麻木的。[丙]反倒只有汉娜——这个站在被告席上的人表现出丰富的性格:时而倔强,时而骄傲,甚至有些天真——尤其是她反问法官(只有职业表情的人)“换了您,会怎么做呢?”这无疑是对那些自认为无罪、自认为正义的人的反躬自问。这种拷问,就是《朗读者》的核心。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虎作伥 B.奇崛 C.反倒 D.反躬自问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答案 (1)D (2)B 解析 (1)反躬自问:反过来问问自己。不合语境。(2)乙中两处“分号”应为“逗号”。 4.(2017杭州高级中学,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5分) 春秋时期,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知识分子——“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士”阶层是如何产生的呢? 西周之时,学校都是官府的。[甲]《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那时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学校的老师,[乙]正如章学诚先生说:“三代盛时,天下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下之学备矣。”那时官府完全控制着学校,求学的人必须要向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文言文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技法点拨3.翻译.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鉴赏诗歌的语言:1.炼字.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鉴赏诗歌的语言:4.赏析语言风格.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鉴赏诗歌的语言:3.鉴赏诗歌的炼句艺术.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鉴赏诗歌表达技巧:1.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鉴赏诗歌表达技巧:4.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鉴赏诗歌表达技巧:3.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ppt
-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六 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共52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五 古典诗歌鉴赏 (共218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省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共354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九 语言综合应用(共137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45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共195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97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57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八 辨析并修改病句(共104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六 名篇名句默写(共50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Ⅲ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共86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Ⅲ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共77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