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六 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共52张PPT).pptVIP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六 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共52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六 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共52张PPT)

12.(2016北京朝阳期末,164,6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芳草”“落花”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有“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①    ????,②    ????”之句,范仲淹在《苏幕遮(碧云天)》中写“③     ????,④     ????”,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中也有“⑤   ????,⑥   ????” 的描写。 答案 ①芳草鲜美 ②落英缤纷 ③芳草无情 ④更在斜阳外 ⑤桃花落 ⑥闲池阁 13.(2016北京东城期末,19,4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战争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曹刿论 战》中,曹刿在“齐师败绩”,“公将驰之”时,实地考察“    ????,     ????”后,才下 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战略思想;而屈原在《国殇》中饱含深情地歌咏为国 而死的将士们勇猛不可侵犯的诗句“       ????,       ????”,则传达出一种凛 然阳刚之美。 答案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14.(2016北京石景山期末,19,6分)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作品原句。(限选其中6处)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季节的变化总能牵动诗人敏感的心灵,范成大 于清秋时节一抒怀抱,更有无数诗人因“秋”生情。767年重阳,56岁的杜甫一首《登高》写尽 秋悲,其中颔联“①       ????,②       ????”二句写出肃穆萧瑟、空旷辽阔的 秋景,寄寓着深沉的生命感怀,成为千古写秋名句;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写下《琵琶行》,开篇即 以“③       ????”一句写出送客湓浦口所见清冷秋景,为下文抒写“天涯沦落”之悲 奠定了基调,其后又以“④       ????”一句秋江月夜景色烘托出音乐的无尽魅力;北宋 范文正公同样善摹秋意,“碧云天,黄叶地,⑤       ????,⑥       ????”,思乡的 愁绪借景透出,不着痕迹。当然,秋景也并非总是一片萧瑟。1925年,满怀革命豪情的毛泽东途 经长沙,伫立于橘子洲头,眼中则是一派“⑦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⑧   ????    ????”的壮丽秋景,呈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境界。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此言不虚。 答案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②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枫叶荻花秋瑟瑟 ④唯见江心秋月白 ⑤ 秋色连波 ⑥波上寒烟翠 ⑦万山红遍 ⑧百舸争流 15.(2015北京门头沟一模,15、19,7分)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的诗文原句。 (1)古诗文常通过意象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中的“         ????”,以“风”为 意象;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         ????”,以“月”为意象;王 勃《滕王阁序》中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以“水”为意象。(3分) (2)在下面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内容。(4分)   兰亭雅集的文坛乐事发生在晋朝,地点在今天的??,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济济一堂,盛况如 《兰亭集序》所描绘的“????,????”。他们面对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事后汇编成集,王羲之 为诗集写了序文,作为书法作品的《兰亭集序》被称作“古今第一?书”。 答案 (1)风急天高猿啸哀 别时茫茫江浸月 潦水尽而寒潭清 (2)浙江(或绍兴)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行 16.(2015北京西城二模,15,6分)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选做其中1题,每句1分) (1)明代有人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并认为《陈情表》是出 于肺腑的文章。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与祖母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时,这样写道:“① ????   ????,②     ????;③    ????,④     ????。母、孙二人,⑤     ????,⑥ ????       ????。”语意深沉,文字工丽,正所谓“出于肺腑者也,皆不求工而自工”。 (2)《泷冈阡表》中说:“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其对“善” 和“德”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挥。战国时荀子在《劝学》中就曾有对 “善”与“德”的思考,原文说:“①    ????,②    ????;③    ????,④    ????; 积善成德,⑤    ????,⑥    ????。”两段文字立足点有相似之处,着眼点又相区别,可谓 各有千秋。 答案 (1)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解析 (1)此题考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