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 文言文断句 (共33张PPT)
2.(2015北京海淀二模,13,5分)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一春寒甚,西直门外,柳尚无萌蘖。花 朝 之 夕 月 甚 明 寒 风 割 目 与 舍 弟 闲 步 东 直 道 上 兴 不 可 遏 遂 由 北 安 门 至 药 王 庙 观 御 河 水 时 冰 皮 未 解 一 望 浩 白 冷 光 与 月 相 磨 寒 风 酸 骨。趋至崇国寺,寂无一人,风铃之声,与狗吠相应答。 (取材于袁宏道《答梅客生》) 答案 花朝之夕/月甚明/寒风割目/与舍弟闲步东直道上/兴不可遏/遂由北安门至药王庙/观御河水/时冰皮未解/一望浩白/冷光与月相磨/寒风酸骨。 解析 这是一段记叙类文段,抓住作者行踪,移步换景。 [参考译文] 整个春天都非常冷,西直门外,柳树还没有绽放苞芽。花朝节的夜晚,月光很明亮,寒风刺痛眼睛,我和弟弟在东直门甬路上散步,游兴很浓,不愿停下来。于是从北安门走到药王庙,看护城河水。当时冰面还没融化,看上去一片洁白,冰面上的冷光和月光交相辉映,顿时感到寒风刺骨。(我们)快步走到崇国寺,(这里)空无一人,(只有)风铃的声音和狗叫的声音应和。 3.(2015北京房山一模,6,5分)用斜线(/)给下面文言语段画线部分断句。 古 人 呼 剧 本 为 传 奇 者 因 其 事 甚 奇 特 未 经 人 见 而 传 之 是 以 得 名 可 见 非 奇 不 传 新 即 奇 之 别 名 也 若 此 等 情 节 业 已 见 之 戏 场 则 千 人 共 见 万 人 共 见 绝 无 奇 矣 焉 用 传 之?是 以 填 词 之 家,务 解“传 奇”二 字。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 答案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 解析 断句需要通读全段,抓住记叙或阐述对象,本段的阐述对象即“传奇”,抓住这一对象。“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阐释的是“得名原因”,后文是对此的阐述。 [参考译文] 古人称剧本为“传奇”,是因为它所写的事情非常奇特,别人没见过,才把它记了下来,从而得名了,可见没有奇特的事是不会去写剧本的。“新”就是“奇”的别名。如果某个情节已经在戏场中演过,那么千千万万的人就都见过了,也就没什么奇特的了,哪里用得着再去写呢?所以剧作家一定要理会“传奇”这两个字。 专题四 文言文断句 高考语文 (北京市专用) 1.(难度系数:0.36)(2015北京,15,6分)《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五年高考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 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答案 ①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②不同之处(3分) 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 要点二: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哂之”,就应该也对求和赤“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 看法及理由(2分) (示例1)赞同第一种解读。理由是,孔子的关注点在于“为国”是否“以礼”、是否谦虚,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强调赤和求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反衬子路不够谦虚。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示例2)赞同第二种解读。理由是,这一解读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过程和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曾皙一再追问,孔子耐心作答,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文气更顺。 解析 ①注意审题,这里只有孔子和曾皙在对话,一问一答,区分发问者和回答者即可。 ②本题利用不同的断句来考查考生对于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5综合性选择题突破.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如何读懂诗歌:1.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如何读懂诗歌: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如何读懂诗歌:3.全析鉴赏诗歌的形象.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文言文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技法点拨3.翻译.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鉴赏诗歌的语言:1.炼字.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鉴赏诗歌的语言:4.赏析语言风格.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鉴赏诗歌的语言:3.鉴赏诗歌的炼句艺术.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鉴赏诗歌表达技巧:1.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课件——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ppt
-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三 三年模拟经典作文试题例析 (共150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复习专题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共97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复习专题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三 提炼语意 (共60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复习专题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 (共49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复习专题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二 辨析并修改病句 (共76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复习专题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五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共95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复习专题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共144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复习专题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六 图文转换 (共82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复习专题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二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262张PPT).ppt
-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复习专题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五 名著阅读与解析 (共73张PPT).ppt
最近下载
- 三阶魔方F2L公式研究及记忆方法.pdf
- 装表接电工考试(技师)习题库(第1部分).pdf VIP
- 幼儿园-健康-危险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课件(互动版).pptx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 Q∕GDW 11316-2018 高压电缆线路试验规程.pdf
-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护理查房.pptx VIP
- 0723S03016-监察法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申静、李芹.docx VIP
-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分级目录2015版.docx VIP
- DB5328T 44-2025 珠芽黄魔芋栽培技术规程.docx VIP
- 2025年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