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翻译作为幸存-江汉大学期刊社.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穆旦翻译作为幸存-江汉大学期刊社

第28卷 第6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Vol.28 No.6 2009年 12月 JournalofJianghanUniversity(HumanitiesSciences) Dec.2009 ●现当代诗学研究  栏目主持人:张桃洲 刘洁岷     ———关于翻译与中国新诗 主持人语:为了以历史的和诗学的眼光,深入考察、重新认识诗歌翻译在新诗史上的重要作 用,我们组织了“翻译与中国新诗”这个研究专辑。 众所周知,在新诗对“现代性”的追求这一历史过程中,外国诗尤其是西方现代诗成为重要参照, 但外国诗对中国新诗的意义,往往不是由“原文”而是由“翻译主体”和“译文”来决定和实现的。因 此,对新诗及其“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必须深入到翻译的领域。实际上,在五四以来新诗的发展中,对 外国诗的翻译一直在起着重要作用,它本身已和这种写作史不可分割,它已成为新诗“现代性”的主要 艺术实践之一。可以说,新诗的“现代性”视野和技艺主要就是通过翻译尤其是“诗人译诗”所建立 的。就中国新诗而言,完整而真实的历史应是一部创作与翻译相互作用的历史。 对翻译的重要性及其与新诗的关系,学界和诗歌界已给予相当关注,不过,我们仍需要突破那 种“就事论事”式的局限性,进而把这一现象纳入到一个更开阔的历史语境及现代诗学的理论层面 上进行认识。总之,我们希望这个栏目的设立,不仅为研究新诗及重塑新诗的“现代传统”确定一 个新的角度,也能引发我们对当下“全球语境”下一系列诗学问题、翻译问题和文化问题新的思考。 (本期特约栏目主持人:王家新)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穆旦:翻译作为幸存 王家新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 ,北京 100000)   摘 要:作为中国上个世纪1940年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穆旦在 1950年代后转向了诗歌翻译。结合“诗人 穆旦成为翻译家查良铮”的“外因”和“内因”,从“翻译作为幸存”的角度,可深入考察和揭示穆旦转向诗歌翻译对 他本人和整个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意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穆旦从事翻译具有了心灵寄托、“精神存活”和一 个诗人曲折的自我实现的意义,他的才华没有像众多诗人那样遭到历史的扭曲和荒废,而是以“翻译的名义”侍奉 于他所认同的语言与精神价值,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在文革后期,诗人对英国现代诗歌的翻译,不仅促使 了他一颗诗心的苏醒,也在那个时代恢复了中国新诗对“现代性”的追求。他的那些优秀译作和他的诗篇一起,已 共同构成了“我们语言的光荣”。 关键词:穆旦 ;查良铮;诗人翻译家;诗歌翻译;现代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I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52(2009)06000510 文学才华。1934~1935年间曾以本名和笔名“穆 一、作为诗人的穆旦 1936~1937年间 旦”在《南开高中生》上发表诗文, 穆旦生性敏感、多思,在中学时即显露出过人的 以“慕旦”为笔名在《清华周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   收稿日期:2009-08-10 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男,湖北丹江口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诗学和诗歌翻译研究。 ·5·      江汉大学学报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