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死生之友,莫逆之交——顾贞观《金缕曲》.ppt
死生之友 莫逆之交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文昌社 朱颖
QQ:296428201
丁酉科场舞弊案
第 一 话
前奏——丁酉顺天乡试案
此案发生在顺天(今京津地区)乡试的科场案。正考官曹本荣,副考官宋之绳,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或欲结权贵,或贪财纳贿,竟公然在考场内互相翻阅试卷,照事先拟好的名单决定取舍。发榜后,众人不服,议论纷纷,考生集体到文庙去哭庙。给事中任克溥奏参,称中式举人陆其贤用银三千两,送考官李振邺、张我朴,所以得中。顺治帝闻奏大怒,立即令都察院会审。结果审出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受贿属实。于是,顺治帝下旨,将李振邺、张我朴、蔡元禧、陆贻吉、项绍芳、田耜、邬作霖等七人立斩,抄没家产,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尚阳堡。
主旋律——丁酉江南乡试案
顺天乡试舞弊被揭发后不久,又有人奏参江南主考官方猷弊窦多端,以联宗的缘故,取中少詹事方拱乾之子方章钺为举人。御史上官铉又奏参江南同考官龚勋出考场后被考生羞辱,事情可疑。顺治帝见奏,将主考官方猷、钱开宗和十八名同考官全部革职,令刑部派遣差役将主考、同考以及中试举人方章钺等迅速押解来京,严行审讯。因为方猷、钱开宗被任命为江南主考时,顺治帝曾当面向他们提出过警告,要他们敬慎秉公,倘所行不正,决不轻恕。而刑部却以为,顺天科场案中,同案犯王树德等获得了从宽处理,方猷等或可因缘解脱,便迁延观望。在顺治帝的严旨催促下,方猷、钱开宗被正法,妻子、家产籍没入官。同考官十八人,除卢铸鼎已死之外,全部处绞刑。举人方章钺等八人,各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宁古塔。审理此案的刑部尚书、侍郎等也因“谳狱疏忽”,分别受到了处分。据孟心史考证:“丁酉狱蔓延几及全国,以顺天、江南两省为巨,次则河南,又次则山东、山西,共五闱”。亦有学者认为,科场案是清初打击汉族士绅的手段之一。
结果——吴兆骞、方拱乾等人流放宁古塔
吴兆骞在给顾贞观的信件中,提到了塞外环境的凄苦,言曰:“塞外苦寒,四时冰雪。呜镝呼风,哀前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 ”
宁古塔,也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被流放至此,在这里留下了很多诗赋名篇……
宁古塔是我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时在此驻扎军队。地名由来传说不一,据《宁古塔记略》载:相传兄弟六人,占据此地,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故名“宁古塔”。
宁古塔辖界在顺治年间十分广大,盛京以北、以东皆归其统。17世纪中叶,俄国哥萨克侵扰黑龙江流域,清朝多次由此地派兵征讨。 由此可见,宁古塔
流放宁古塔的名人很多。他们当中有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大文豪金圣叹的家属,思想家吕留良的家属,安徽方拱乾、方孝标家庭,浙江扬越、杨宾父子,著名 诗人吴兆骞,佛学家函可,文人张缙彦等等。当他们历经了人生的浩劫,生活进入常态,文化意识顽强复苏之后,这片相对蛮荒的土地便有了人文的色彩和真理的力量。佛学家函可传授佛法,教授农耕和商贾;杨越传播耕作技术,并教人改“掘地为屋”为“破木为屋”;方拱乾著《宁古塔志》;吴振臣著《宁古塔纪略》;张缙彦著《宁古塔山水记》;杨宾著《柳边纪略》。而早在南宋时期,具有“宋代苏武”之称的南宋名臣洪皓,在出使东北,被金人扣留的时候,已经在晒干的桦树皮上默写出《四书》,教村人子弟。
在宁古塔众多的流人中,文学造诣最高,名气最大的是吴兆骞。他五十四年的生命中,在宁古塔生活了二十二年,宁古塔这个“塞外绝域”的山山水水,风土民情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记忆中,凝固于他的笔端,他将自己戍居塞外的不同思绪,写成著名诗词集《秋笳集》和《归来草堂尺牍》流传于后世,让今天的人们有幸了解三百多年前的东北和宁古塔。
相对于死刑,流放宁古塔的吴兆骞是幸运的。因舞弊案而被流放的文人受到了宁古塔将军巴海、副都统安珠瑚、萨布素的优待。其中,巴海任宁古塔将军25年,开基建设宁古塔新城,招抚团结满洲各部,抗击防御沙俄入侵,重视融合满汉文化。
宁安市政协主席关治平,在《流人吴兆骞与“秋笳集”》一文中写道:流人到宁古塔各旗,都分给住房、耕牛和土地。宁古塔的官吏及当地百姓十分敬重这些读书人,高看一眼。流人在宁古塔,虽是刑余之人,尚且自由,从大将军到副都统、协领、佐领大都与交结为友好,而文人们还可经常相聚。吴兆骞虽有文才在身,但不会耕作,又无生存之道,初到之时意气消沉。后来,吴兆骞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