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试试用环形思维来理解互联网吧.pdf

分析:试试用环形思维来理解互联网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试试用环形思维来理解互联网吧 论文类别:计算机 - 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5/7/23 10:25: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人类非常依赖表格来系统性理解世界。但是有时候,换用环形思维来 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全新的一面。 举个例子就能说明表格思维和环形思维的区别。玩过龙与地下城的朋友应该 熟悉,玩家最开始的身份是由两个维度决定的,第一个是善良、中立和邪恶, 另一个维度是守序、中立和混乱。两者结合能分出九种类型,这是典型的表格 思维,有用,但是并不直观。 如果用环形来理解呢?游戏界里有另外一个框架Magic the Gathering。五 种颜色(白蓝黑红绿)环形排列,每种颜色有两个相邻的盟友和不相邻的敌人。 比如绿色,自然和生命的颜色,本能和共生,它的盟友是白色(生命和善良)和 红色(自发性和混乱),敌人则是黑色(死亡与邪恶)和蓝色(人造性和非自然 性)。这套系统和五行倒是有些相似,表达出来的意思同表格系统有很大不同。 是否能把这套框架用来解释互联网世界里的一些本来难以解释的现象呢?比 如Google为何同苹果、微软如此针锋相对,但是对Twitter却是相对友好的态 度,经常有传闻可能会收购对方。 我们挑出七家科技领域非常重要的公司,试着来解释下,画出了这幅图。仔 细看会发现总共有三个圈层,从外往内一层层展开: 第一层:InformationAboutX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Amazon) versusPremiumEnablers(Microsoft, Apple, Uber) 前者认为世界是一系列需要被组织并理解的信息,后者认为世界是一系列需 要被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前者关心的是信息列表,后者关心的是完成任务。 Google为什么做不出能够比肩excel的表格工具?Apple的iCloud为什么这么 烂?因为这些公司的核心是有导向的。 Google的使命: “组织全球的信息,让其为所有人所用。”背负这样的使 命,Google会在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上花很多精力,自然能够做到世界第一, 但是如果一心专注于数据上,在 “制造好的工具”上也会有些短板。反过来也 是如此,微软的Bing做了这么多年就是不如Google。 微软的使命是什么呢?“赋予所有人和组织更强的能力去做事”。甚至Bing 原来的logo都是Bing is for Doing,听起来有点傻,却是真实的写照。这种 使命也让微软做出了Office,有得有失。 Identity (Microsoft Facebook Twitter Google)vs.Interface 第二层: , , , WiththeWorld(Apple Uber Amazon) , , 对前者,最重要的是用户对世界的投射,对后者,最重要的是世界对用户有 什么用? 考虑这个问题,为了不断优化自己的表现,公司会不断问用户什么问题? 对身份类公司来说,他们的问题是这些。 Google:我们能如何帮助你组织并理解世界? Twitter:我们能如何让你知道周围有什么你关注的新鲜事? Facebook:我们能如何更好的让你和朋友保持联系? Microsoft:我们能如何让你和你的公司更有生产力? 和世界交互的界面型公司呢? Apple:我们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完美的设备,让你拿着它就能控制世界? Uber:我们怎样才能组织好物理世界里的各种内容,按需提供给你? Amazon:我们怎样才能提供一套通用的框架,让你能买到任何商品和服务? 没错,微软是在两个类型之间的,它肯定会关心这个世界如何为用户所用, 但是在Nadella的带领下,新微软会更像一家身份型公司。 更具体的解释两者的区别:前者像Facebook或者Twitter,每个用户使用时 的体验都不一样,是强定制化,和个人身份密切相关的;后者更像苹果或者 Uber,每台iPhone或者每次叫车都是标准化的,也许用来做的事情不一样,但 是作为同世界交互的工具,每个人用的都一样。 第三层:Productivity Platforms(Facebook, Microsoft, Apple)vs OrganizetheWorld’sX (Twitter, Google, Amazon, Uber) 这个分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