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生理学课件 植物的矿质营养精品
(二) 根据离子吸收的方式 1、离子通道运输 2、载体运输 3、离子泵运输 4、胞饮作用 三、矿质元素在植物细胞内的运输 运输的去向: 一部分:存在于细胞质 一部分:到细胞器参与其他代谢;在液泡内积累。 1、离子载体:通过与细胞内的阳离子载体或阴离子载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以复合物移动或复合物不移动接力传递的方式进行。 2、内膜系统运输: 四、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 根系→根尖→根毛区。 根尖的尖端为什么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时会累积较多的放射性元素? (二)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1、根系对土壤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 2、根系对土壤胶体上矿质元素的吸收: 3、根系对难溶性矿物质的吸收:通过分泌酸性物质,将固体的或沉淀的物质溶解,再吸收的方式。 1、根系对土壤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1)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交换吸附: (2)离子进入根部内部 ① 共质体途径: ② 质外体途径: (3)离子进入导管 ① 观点一:一种观点是被动扩散,离子顺着浓度梯度被动扩散到导管。 ② 观点二:主动过程,离子进入导管时代谢控制的主动过程。 2、根系对土壤胶体上矿质元素的吸收 (1)通过土壤溶液得到 (2)直接交换得到 五、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一)对盐分和水分的相对吸收 既相关: 离子随水流动聚集到根系周围,增加了局部离子浓度。 又无关: 二者是不同的吸收机理,两股道上跑的车。 二者不成比例关系。 (二)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选择性的原因与表现:据需要量,需要多,载体或通道多,吸收多。 对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的吸收;对同一盐溶液中阴阳离子吸收的差异。 盐溶液是中性或近乎中性。 生理酸性盐(physiologically acid salt):(NH4)2SO4 生理碱性盐(physiologically alkaline salt):NaNO3 、Ca(NO3)2 生理中性盐(physiologicallyneutral salt):NH4NO3 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三)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 1.单盐毒害(toxicity of single salt ):溶液中只有一种离子对植物其毒害作用的现象。尽管这种离子对植物是必需和有益的。 2.离子对抗(ion antagonism):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金属离子即能减弱解除毒害或消除这种单盐毒害,离子之间的这种作用称之为离子拮抗(ion antagonism)。二价阳离子效果更好。 3.平衡溶液 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的溶液称之为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如人工配制的Knop、Hoagland培养液。 ※ 思考:那些溶液也是平衡溶液? 六、矿质元素在根部的移动 1、移动的路径和方向:根毛→表皮→皮层→内皮层→维管柱导管→茎导管→叶脉→叶片等。 2、移动的途径: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七、影响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环境条件 (一)温度:有一个三基点。 (二)土壤通气状况:有利于呼吸则有利于吸收。 (三)土壤溶液浓度:浓度低时随浓度升高而升高,浓度高时则无紧密关系。 (四)土壤溶液的酸碱度: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蛋白质的电荷变化来影响离子吸附;间接影响是引起离子的沉淀或溶解。 (五)?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八、植物地上部分对离子的吸收 (一)根外营养(叶面追肥、叶片营养):植物地上部分吸收矿物质的过程。 (二)施肥原理与技术 1、吸收的部位与通道:叶片,外连丝。 2、施肥的内容:单方和复方。 3、配方的构成:矿质离子、表面活性剂、或粘湿剂等。 4、施肥的时间:下午4:00以后,晴朗无风的天气;多云更好。阴天喷洒则不能下雨。 5、施肥的要领:喷雾器,对植物体的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均匀的喷洒。 6、优点:经济、快速、针对性强、节约人力和物力。 7、缺点:追肥,救急但不能代替正常的施肥。 第三节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一、运输的形式、途径和速度 1、形式: 氮元素的运输形式主要是氨基酸和酰胺,还有少量是硝酸盐;磷元素的主要运输形式是正磷酸,也有少量转变成有机磷(磷酰胆碱、甘油磷酰胆碱);硫的运输形式主要是硫酸根,少数是蛋氨酸或谷胱甘肽。金属粒子以粒子状态运输。 2、途径: 向上通过木质部,向下通过韧皮部,还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叶片吸收的矿质元素上行和下行运输都是通过韧皮部 3、速度: 30~1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语拼音教学讲座.pptx
- 2024-2030年中国工业分离筛分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 空间句法简明教程-20140903-01.pdf
- (高清版)DB45∕T 1625-202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pdf VIP
- 2023年(机械点检员)高级技能及理论综合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pdf VIP
- 金融理财师AFP认证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docx
- 《设施农业》课程标准.pdf
- 重庆主城排水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pdf
- 2024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初三一模科学试题及答案.pdf VIP
- 2023小升初数学真题考点:图形与几何(复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