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添加剂第二章篇防腐剂.ppt
毒性 丙酸为食品的正常成分,也是人体代谢的正常中间体,易被消化系统吸收,无蓄积性,不随尿排出,它经ω-氧化后可与辅酶A结合形成琥珀酸盐或酯而参加三羧酸循环代谢为CO2和水。 ADI不作限制性规定,LD50 = 3.3g/kg(小鼠,经口)。 丙酸钙能够被人体吸收,补充食品中的钙。 脱氢乙酸钠(Sodium dehydroacetate) 理化性质: 白色固体,无臭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对光热稳定 水溶液呈中性至微碱性 制备方法: 防腐作用 对细菌、霉菌、酵母菌等有着广泛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受食品酸碱度、加热的影响小,在pH = 3-9 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在pH = 5.5条件下,脱氢醋酸钠对食品的防腐能力是山梨酸钾的两倍。 防腐机理:渗透进入微生物的细胞壁,通过多羰基结构与金属离子螯合,与干扰细胞内各种酶体系而产生作用。 毒性:ADI尚未规定,LD50 = 570 mg/kg (大鼠,经口)。 使用方法:耐光、耐热性较好,水煮、烘烤食品时不破坏、不挥发。主要用于腐乳、酱菜,干酪、奶油和人造奶油等。利用1-2%的脱氢乙酸钠水溶液喷雾,可防止干酪表面发霉。 双乙酸钠(Sodium Diacetate) 理化性质: 白色固体 易溶于水,释放出乙酸 150℃分解 制备方法:两当量的乙酸与一当量的氢氧化钠反应,通过对称氢键形成的化合物。 结构特征 氢键:O—H?O, “O—H”和“H?O”是等同的,皆是0.123 nm。 冰的O—H?O 中两个O 原子之间的距离是0.276 nm,而在双乙酸钠晶体中的“对称氢键”中,两个O 原子间的距离仅为0.246 nm。 晶体的基本单元结构 (单成基等,2002年) 对称氢键:三原子多电子共价键(徐光宪) 防腐作用:防霉防腐效果优于苯甲酸盐类,一般用量是0.3-3g/kg。防霉效果优于同剂量的丙酸钙,而价格比丙酸钙低。对黑曲霉、黑根霉、黄曲霉,绿色木霉的抑制效果优于山梨酸钾。 防腐机理:二乙酸钠的抗菌作用来源于乙酸。自然状态下会缓慢地释放出乙酸。乙酸分子与类脂化合物的溶性较好。当乙酸透过细胞壁,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变性,促使菌体蛋白质的变性,且改变细胞形态和结构,达到菌体脱水死亡目的,从而起起抗菌作用。 毒性:低毒,ADI = 0-15mg/kg,LD50 = 4.96g/kg(大鼠,经口), 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残留。 使用方法:可直接添加也可喷洒或浸渍。用于食品、谷物当既要求保持乙酸的杀菌性能,又要求因它的加入而不致于使产品酸性增强太多时,则不直接使用乙酸而使用双乙酸钠。 尼泊金乙酯(Ethyl p-hydroxy benzoate) 理化性质: 白色固体,稍有涩味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植物油 防腐作用:对霉菌、酵母的作用较强,对细菌尤其革兰氏阴性菌、乳酸菌作用较弱。抑菌作用比苯甲酸、山梨酸强。 非离子抑菌剂,抑菌作用不受pH值的影响。 防腐机理: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与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 毒性:ADI = 0-10mg/kg,LD50 = 5.0g/kg。经由肠道吸收后,在肝、肾中水解成对羟基苯甲酸,直接由尿排出或转变为羟基马尿酸、葡萄糖醛酸酯后排出,在体内不累积。 * * 第二章 食品防腐剂 本章要点 食品腐败变质原因、危害 食品防腐剂定义、分类 常见食品防腐剂 食品防腐剂使用原则、新型技术 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 新鲜果蔬和果汁的腐败变质 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肉、鱼、蛋类的腐败变质 罐藏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原因 食品腐败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物理、化学、酶及微生物四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微生物作用最为严重。 引起微生物腐败变质的条件 环境因素: 温度、气体、湿度 食品本身的组成分和理化状态: 营养成分、pH、水分、渗透压 微生物对食物的几种作用 腐败(Spoilage):以蛋白质为主的食物在分解蛋白的微生物作用产生氨基酸、胺、氨、H2S等物质和臭味。 发酵(Fermentation):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在分解糖类的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有机酸、乙醇和CO2等气体,其特征为食品酸度加大。 酸败(Acidic spoilage):以脂肪为主的食物在分解脂肪的微生物作用下,产生脂肪酸、甘油及其它物质,特征为产生酸和刺鼻的油(月毫)味。 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 细菌性 霉菌性 副溶血性弧菌 沙门氏菌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 条件性致病菌等 黄曲霉毒素 赤霉病麦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蜡状芽孢杆菌 黄变米 麦角 食物中毒 黄曲霉毒素:基本结构都是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非常稳定,耐热,在熔点(200℃~300℃)之下不会分解,且其毒性非常强,主要损伤肝脏,使肝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