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球菌课件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肺炎链球菌: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涂片镜检:若发现革兰阳性有荚膜的双球菌可作出初步诊断。 ▲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常需鉴别:胆汁溶菌试验 (前者溶菌,后者则否)、Optochin试验 (前者抑菌环≥20 mm,后者≤12 mm)、菊糖发酵试验 (前者分解菊糖,后者则否)。 防治原则 ▲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疫苗用于高危人群预防接种。 ▲常用青霉素、头孢菌素治疗,但近年分离的临床菌株有很高的耐药率。 * 4.脑膜炎奈瑟菌:形态与染色 奈瑟菌属(Neisseria):革兰阴性双球菌,多为人体正常菌群,但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分别引起流行性脑脊膜炎 (简称流脑)和淋病。 脑膜炎奈瑟菌(N.meningitidis):菌体呈肾形或豆形,成双排列。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荚膜和菌毛。病人脑脊液涂片中,该菌可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具有鉴定价值。 * 4.脑膜炎奈瑟菌:培养特性与抗原构造 常用培养基是经80℃加热的血琼脂平板,因血液加热变成棕色,故名巧克力平板。专性需氧,5%CO2环境中生长更好。该菌产生自溶酶,培养物48小时内不转种即死亡。 荚膜多糖抗原:有群特异性,根据其抗原性差异分为13个血清群,其中C群致病力最强,我国以A群为主,但近年发生C群暴发流行。 * 4.脑膜炎奈瑟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脂寡糖(LOS):其内毒素活性与脂多糖(LPS)相似,是主要致病物质。 ▲其他:荚膜、菌毛、IgA1蛋白酶。 多为带菌状态或隐性感染,少数人发展成脑膜炎,儿童多见,分为普通、暴发和慢性败血症型,普通型占90%。 普通型流脑:先有上呼吸道炎症,继而引起败血症,典型体征是全身皮肤黏膜出现大小不一的瘀点与瘀斑,最后细菌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 抗感染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 * 4.脑膜炎奈瑟菌: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微生物学检查 ▲脑膜炎奈瑟菌对低温和干燥极敏感,故血液或脑脊液标本应注意保暖保湿并立即送检。 ▲直接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内、外有成对的革兰阴性球菌,可作出初步诊断。 ▲快速诊断:乳胶凝集试验等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可溶性荚膜多糖抗原,PCR检测该菌DNA。 防治原则 ▲接种流行性脑膜炎多糖疫苗。 ▲流脑病人应早期隔离,以控制传染源。 ▲采用磺胺类、青霉素和链霉素等治疗。 * 5.淋病奈瑟菌:形态与染色 淋病奈瑟菌(N. gonorrhoeae)是淋病的病原菌,淋病是我国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STD)。 革兰阴性双球菌,有荚膜、有菌毛。 急性尿道炎病人脓性标本中淋病奈瑟菌大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但慢性淋病病人的淋病奈瑟菌多位于胞外。 * 5.淋病奈瑟菌:培养特性与抗原构造 营养要求高,常用培养基为巧克力血琼脂和T-M血琼脂,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时须供给5%CO2。培养最适生长温度为35-36℃,低于30℃或高于38.5℃生长停止。 抗原构造与分型 ▲菌毛蛋白:不同菌株有差异,也易变异。 ▲脂寡糖:主要菌体抗原。 ▲外膜蛋白:主要是外膜孔蛋白PI、PII和PIII (又称PorA、PorB和PorC),PI是主要外膜蛋白,根据PI不同,可分为PIA、PIB型及46个血清型。 * 5.淋病奈瑟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菌毛:与泌尿生殖道黏膜柱状上皮细胞CD46受体结合,失去菌毛致病性基本消失。 ▲脂寡糖:其内毒素活性与脂多糖(LPS)相似,是淋病奈瑟菌主要毒力因子。 ▲外膜孔蛋白:插入中性粒细胞膜内引起膜损伤,PII协助菌毛粘附,PIII抗体可阻断抗血清的杀菌作用。 ▲IgA1蛋白酶:破坏IgA1抗体,有利于细菌生存。 人是淋病奈瑟菌唯一宿主,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 该菌主要侵犯人类泌尿生殖道柱状上皮,破坏黏膜并侵入黏膜下层,引起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症。 * 5.淋病奈瑟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类对淋病奈瑟菌缺乏固有抗感染免疫力。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不持久,故可反复感染。 男性为前尿道炎,女性为尿道炎与子宫颈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尿痛、尿频、尿道流脓、宫颈可见脓性分泌物等。 淋病孕妇分娩的婴儿常患淋菌性结膜炎。 前尿道炎 淋菌性结膜炎 * 5.淋病奈瑟菌: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微生物学检查 ▲脑膜炎奈瑟菌对低温和干燥极敏感,故标本应注意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