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
第7课 戊戌变法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从社会背景、过程、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进步的、爱国的改革运动。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拯救民族的革命变化。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变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是上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二、课程标准: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新闻报道、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认识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罪过、振新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展开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1898年9月21日,残云如雪的北京已有了些许秋意。这天早上,慈禧太后在随从的簇拥下,出颐和园走小路回到紫禁城,为时103天的百日维新在这一天结束了。慈禧一进紫禁城,就直奔光绪帝的寝宫,但光绪帝不在屋里。此时他已走到宫门前,有人说他要跑,有人说他去迎接太后,不管如何,他被侍卫拦回,从此便失去了自由。这一天,史称“戊戌政变”。
————资料来源:视频截图
教师:该组图文资料展示的是什么主题?
学生:戊戌政变……百日维新……
教师:同学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大家要分清这样几个概念:1898年是中国旧历(干支纪年法)的戊戌年;在这一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变法称为“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103天);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残酷镇压维新派的变法,称为“戊戌政变”。
(设计意图:结合前面学过的“庚子”和本节课的“戊戌”,让学生了解干支纪年法,区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的概念含义)
过渡:19世纪末,中国又步入一个“乱世之秋”。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戊戌变法,那么结果如何?慈禧太后,一个退居二线的老太太究竟有多大的能量,不仅血腥镇压了光绪帝支持的维新派,而且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她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又对近代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第七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知识的过渡,把学生快速引入到本课内容的学习。)
板书: 第7课 戊戌变法
(二)教师引领,自主探究:
第一篇章 万马齐喑究可哀十六岁,可谓少年得志,一条平坦的仕途之路在少年梁启超面前铺就。学术研究涉猎广泛一生勤奋,著述宏富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
1895年初春,是进士会试的日子,22岁的梁启超随老师康有为,正在北京参加科考,当他们和十八省数千新科举人,等待乙未科进士放榜的结果时,传来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要知道当时的日本在国人的眼中,只是自己朝贡体系中的一个小岛,何况北洋水师是苦心经营近十年的世界上第七大舰队,谁想在黄海一战中竟弱不禁风,结果割地赔款,士子们群情激昂……来自台湾的青年举人更是痛哭流涕,以血代墨,梁启超悲愤难平……士子们报国无望,只有康、梁师徒提出了救国方案——变法,立刻成为众望所归……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反对者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公车上书,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
“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正在讨论维新变法是否应该推行“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
教师:光绪帝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支持变法呢?
学生:讨论、回答……不愿做亡国之君、想通过变法从慈禧手里夺取统治权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2课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doc
-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27课醉翁亭记.doc
- 地理教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2课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1课时)1.doc
- 地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3课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3.doc
-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第3课铁骑兵.doc
- 地理教案:八年级下册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1.doc
- 地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1课 祖国的心脏 2.doc
- 地理教案:八年级下册 6.2 现代化大都市 (1课时) 5.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学案:第9课 海燕.doc
- 地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第2课 台湾省的经济与人口.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