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质文化的渐变与突变
物?文化的??与突?
journal or 国立民族学博物館調査報告
publication title
volume 8
page range 127-134
year 1998-09-25
URL /10.15021
物质文化的渐变与突变
夏竟峰*
对文化变化的课题.人类学家给予了很大的注意.通过个案的具体分析和一般理
论的建立.使得这方面的研究达到了较全面而深入的程度。本文要讨论的物质文化.
尽管也是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但毕竟是从形式上来说极为独特的那部分.是文化中可
看见可摸着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学者们在讨论一殷性的文化变化时.常常把物质文化
作为整体文化中的因素之一来提及.专门论述的却是不多。显而易见,物质文化自身
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变化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从而能够区别于文化变化中的其它因素。
人类学家威士勒(Wissler) 给物质文化下了比较概括而又准确的定义说它是.人
类的物质财产 [Wissler 19.3 5: 520] 。在一般的概念中,物质文化包括了人类社会
中可见到并可以使用的一切实物.它们可以是房屋.也可以是装饰用品.或者是无所
不在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服饰、武器等。作为文化中一个可触摸到的方面.它
们被人们制造出来并被人们广泛地使用。在不同的文化中.物质文化同样也会因其独
特的内容与形式而区别于其它文化。
我们知道.文化是在发明与借鉴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文化的产生离不开学
习.因此文化总是在不停的变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物质文化也处于不断地变化之
中。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物质文化以适应自身的生存条件.与此同时.他们也会
从其它人群那里学习来新的东西.以改进自己的.或填补其中的空白。可以说.物质
文化的变化是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的需要。
就象从一蜒的文化变化中所能看到的那样.物质文化的变化是通过不同人群之间
相互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产生的.交往为物质文化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和途径。
勿庸置疑.物质文化变化的原因及途径是相当多样的:主动的学习、不自觉地接
受或强迫式地吸取;短期性的变化或长期性的变化;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所产生的变
化等等。这一切都增加了研究中的复杂性.从而使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及在分析
中多种手段的使用变得重要起来。另一方面.尽管物质文化有其独特的性质.但它毕
竟是文化中的一个部分.它不仅仅是反映物品制做与使用的技术过程.而且也和行为、
思维以及文化的其它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Re归olds 1984: 156J .因此很难将其割裂
开来研究。所幸本文只是单纯地讨论物质文化变化的形式.不必陷入上述的广泛的领
域。
物质文化的变化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以突变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象文化的其它
*中国民族博物馆筹备组
127
方面.比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等.在一定的时期内变化的速度非常之缓
慢.以致于几乎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变化的量也是非常地微小.在一定的时期内几
乎很难测定出来。然而物质文化是具体化的内容.每种物品的制做与使用都是实实在
在的.而且形态明确、结构清楚.这就使得突变的形式似乎很自然地成了物质文化变
化的主要形式。比如海南岛黎族的传统房屋形式是茅草的高脚船形屋.后来受汉族文
化的影响.汉式的尖顶形屋取其而代之。那么所能看到的似乎就是这两者之间的截然
取代;又如中国很多少数民族男子的服装一跃而由汉族的式样取代了传统的服装。物
质文化变化的形式从这里看是相当地简单明了。的确.从每个单件的物品变化来说.
就好象是经历一个从此到彼的过程.似如铁锅代替陶盆、铁锄代替树丫锄.变化再明
显不过了。而且这类替代品甚至不需要学习制作方法,买来使用同时摒弃旧有之物即
可。然而且慢.让我们看一看在铁锅买进前或刚刚使用之际陶盆是否被改制成锅的
形状;在使用铁锅的同时.陶盆是否还没完全被摒弃.还曾一度一同使用?从而在此
与彼之间找出一个或几个中间的环节.证明在突变的表面现象之后,还隐藏着实际上
的渐变形式。
造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