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体积混凝土方案汇总
大体积砼工程:
配合比设计:
优化配合比的原则,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和水的用量;水灰比不应大于0.6 。精选砼中粗细骨集料,除要满足级配良好外,.还应避免使用碱活性集料。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
施工工艺:
本工程混凝土量较大,为保证良好的整体性,固要求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施工缝。
根据本工程特点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用混凝土泵进行输送。
混凝土浇筑有浅到深,每层浇注厚度300㎜。下灰由专人指挥,均衡摊铺,保持各处沿全高大体均匀上升,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过大高差。地脚螺栓、预埋电器管线的周围和沟道两侧要对称均匀下灰,防止挤偏螺栓、管道、模板。各个转角和交叉处 、钢筋密集处以及大梁部位要特别注意振捣密实。混凝土运输应按指定线路,浇注到标高时,要认真收活,整平压光。
混凝土振捣,振捣棒应直上直下,快查慢拔,浇筑厚度不大于振捣棒作用长度的1.25倍。每一点的振捣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棒插入下层砼中的深度不小于50㎜ 。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时泌水较多,要派专人随时抽水。
混凝土表面处理在浇注后2-3小时进行,初步按标高用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平板振捣器碾压,用木抹抹压,待收水后,再二次搓平。
为保证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不大于25度,应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草帘覆盖养护,养护在混凝土浇注12小时内进行。
混凝土的防裂:
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升值。
降低混凝土浇注入模温度。
改善约束条件,减少温度应力。
提高基础的极限拉伸强度。
加强温度控制与养护。
混凝土的测温:
(1)测温的意义: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其面积大、厚度较厚,内部水泥水化热高且不容易散失,导致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变大温度应力也相应变大,如不加以控制必然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因此,测温工作对保证混凝土的后期质量和控制裂缝有重要意义。
(2)测温管理制度:
设专职测温工,应将当日测温表项填写完整并签字后,及时交给技术管理人员,一方面使管理层掌握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各管理层应及时对有代表性的孔位掌握测温记录值,绘制该孔位的中部温度和上部温度变化曲线。以便准确推算温度变化趋势。以确认是否增加覆盖和采取其他措施。
在混凝土浇注时随时用测温探杆测出砼入模温度,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兆帕时,开始对预埋的探头进行测试读数。
测温要求如下:
每2小时一次
每4小时一次
每8小时一次
测温结果按不同浇注区填写,每天9时和17时交技术人员签阅。
(3)测温仪的选择:
为能只观、精确、迅速得到混凝土内部温度,本次计划选用JDC-2 便携式电子测温仪。
(4)探头的预留:
使用前将测温线用细铁丝固定在长度在2米左右的8个的钢筋上,钢筋顶端200㎜处刷红色油漆作为混凝土底板顶标高控制线,从红线向下量取50㎜、1/2板厚,将测温探头顶端的灵敏元件固定与该两处,另一端的插头依据不同深度贴上标签,并于200㎜钢筋固定一起伸出混凝土板面。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插头包裹好,以免污染。
(5)测温点的布置:
为保证测温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本工程中底板砼测温孔,平面按150m2/孔的原则布置,边墙转角、截面变化较大处需布置测温点。沿底板的高度可分为表面测温点、中部测温点。表面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0mm;中部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1/2板厚。
测温注意事项:
在浇筑砼前应检查支撑钢筋的红色油漆线标高是否正确,并将钢筋顶部测温线插头用塑料包严,防止插头被污染。
使用探头测温时,应将探头插入被测物约一分钟左右后读数,每次使用完毕应将头擦拭干净。
测温仪主机为精密仪表,使用时应小心轻放,严禁摔碰,使用完毕及时关机。
为防止钢筋的导热,在测温线端的灵敏元件与钢筋之间必须加隔温垫片。
(7) 测温后的保温措施:
及时将测温结果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汇报沟通,并根据测温结果协商确定保温措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无线网络的动车组检修设备监视信息系统设计汇总.pdf
- 基于本体的动漫资源检索系统分析与设计汇总.doc
- 基于松动圈支护理论的巷道支护技术研究汇总.ppt
- 基于模拟乘法器MC1496的混频器设计汇总.doc
-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配送服务站商业计划书汇总.doc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后勤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汇总.doc
- 基于组态的皮带运输机传输系统设计汇总.doc
- 基于网络的设施服务水平汇总.doc
- 基于项目的学习行动计划模汇总.doc
- 基坑土方开挖方案汇总.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