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理论概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筋理论概述

经筋理论概述 ◎DISTANCED远UCAI程擞1ONOFC愿第7卷第11期总第79期二oo九年十一月?己丑年 降低,治疗后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明显差异, 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打分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后两 组打分有明显差异,结果见表l. 表1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心绞痛打分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 组剐分值半胱氧酸(mol/L)分值半胱氨酸(umol/L) 注: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市日比Pgt;005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lt;O.05. 3讨论 根据研究,如果当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紊乱,浓 度升高,就会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巯基内酯,可与低密度 脂蛋白形成复合体,随后被臣噬细胞吞噬,形成堆积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卜的泡沫细胞.而且,同型半胱氨酸还 可自发氧化,形成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这些产物会导 致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并可造成血 管平滑肌持续性的收缩,引起缺氧,从而加速动脉粥样 硬化的过程. 有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gt;15 gmol/L时4年随访中死亡率为24.7%,而同型半胱氨酸 lt;9lamol/L时死亡率为3.8%;还有报道指出,同型半胱 氨酸每升高4lamol/L,心肌梗死相对危险性增加1.41倍; GrahamIM的研究也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使高血压 患者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增高2倍,这与胆固醇等危险 因素相比,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要高J. 本实验中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及血浆黏附分子水平 均较治疗前降低,说明阿托伐他汀和豁痰宽胸中药都有 降脂作用,且宽胸豁痰中药结合阿托法他汀治疗效果更 明显.通过降脂,可抑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抑制血管 内皮上白细胞黏附,从而降低VCAM一1表达强度较强及 范围,达到降脂改善内皮功能,治疗和预防冠心病,宽 胸豁痰中药的运用更能加强阿托伐他汀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外疾病诊断标准[s】.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209- 211.214—215. [2]王清涛,秦晓光.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29(3):193—194. (本文校对:康瑞收稿日期 经裔理论|||概|l述 李臣杨嚷惰1I汤立糠各 1北京中医药大学(10070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tgCtA~t-(100700) 摘要: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最早的针灸专着《灵枢》中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循行,病候和治疗.经筋理论对 临床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掌握经筋理论及经筋刺法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医者对经筋的实质,经 筋病候及对经筋病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为更好地理解及应用经筋理论,本文将现代学者对经筋的分布规律,生理功能,主病和治 疗的认识进行了初步总结,概述如. 关键词:经筋;分布规律;生理功能;经络学说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09.11.003文章编号:1672.2779(2009)一11-0004.03 1经筋的涵义 中医学典籍中有关经筋的载述最早见于《灵枢?经 筋》,篇中将每条经筋的循行和病候进行了论述.世人对 经筋的实质有着不同的看法.《说文解字》中说:筋,肉 之力也;腱,筋之本,附着于骨.《类经》提出经筋联 缀百骸,维络周身,筋会于节,是中无有空,各 有定位的组织.刘涛,黄敬伟,杨世芳等认为经筋是机 体联缀百骸与骨构成人体身形,缠绕关节,主司运动 的组织.这部分组织的功能与现代解剖中骨骼肌及其辅助 结构的功能相似,包括肌膜,肌腱,筋膜,韧带及关节等 处的结缔组织的筋肉系统,是机体的生物活性的庞大器 官.秦玉革通过对穴位解剖,腧穴定位,经筋病症状,经 筋的临床应用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内经》经筋的 实质是以周围神经的躯体神经为主,含少部分中枢神经及 自主神经功能.王雨认为经筋类似于肌肉(主要是肌腱和 韧带)以及神经系统中的周围神经.《中医筋伤学》认为, {指导老师 筋相当于四肢与躯干部位的软组织.吴金鹏认为经筋 与膜原同源,与筋膜的多种形式亦同源,中医经筋与膜原 解剖实质的整合,是一种由筋膜组织构成的独立的功能系 统,该系统与人体其他九大系统有区别,并与其他系统紧 密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2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 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指出:十二经脉俱禀 三阴三阳行于手足,故分为十二,但十二经脉主与血气, 内营五脏六腑,外营头身四肢.十二经筋内行胸腹廓中, 不入五脏六腑.十二经筋与经脉并行,但不入内脏,没 有经络脏腑的络属关系,没有流注,靠经络气血的濡养. 循行走向皆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向心而走,无逆顺之 分,与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一样.即手足六阴之筋分布 在肢体的内侧,太阴在前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