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命就交给你了!”
“我命就交给你了!”
见到甄文俊的下午,他刚刚完成了一台手术。患者是位76岁高龄的老人,他正在向老人的女儿叮嘱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我听到老人的女儿满怀感念地对他说:“甄主任,谢谢您!是您给了我父亲又一次生命。”
甄文俊通过心脏冠脉搭桥手术,带给患者新的生命何止一次?29年的从医生涯,作为心胸外科专家,经他救治的病人不计其数。
古人云: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此话被甄文俊铭记于心。他说:“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影响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更牵扯到一个甚至多个家庭的幸福。我始终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
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在网上查找甄文俊的资料。患者对他评价最多的是16个字:“态度和蔼待人真诚。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很多患者见到甄文俊的第一面就说,“我的命就交给你了!”
说起这些,甄文俊竟不好意思地笑了。“有时候,医生的一句话、一个词,哪怕是一个眼神儿,都会给病人造成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我的要求并不高,就是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句“把病人当亲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是29年如一日的待患如亲呢?
1974年,高中毕业的甄文俊赶上了上山下乡的大潮,到农村当起了“赤脚医生”。凭着“一根针,一把草”,利用有限的资源,他为群众看病治病。一次,一位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半身不遂的老太太,经过甄文俊一个多月不间断地针灸治疗,竟然能够下地走路了。消息传开,众多患者慕名而至,让甄文俊应接不暇,从这里他体验到了医生职业的高尚,同时更增强了他做一名正式医生的决心。
1977年恢复高考,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山东医学院、青岛医学院、潍坊医学院三家医学院。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考成绩公布之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向甄文俊敞开了怀抱。即便没有填报志愿,但是,凭借优异的成绩,他被录取了。从此,甄文俊走上了正式学医、行医的道路。
1982年大学毕业,甄文俊到了北京医院。1985年底,甄文俊进入美国加州罗马林达大学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训练项目研修,一年后获博士后训练证书。1986年,学成归来的甄文俊正赶上北京医院组建心胸外科。在院领导的鼓励与支持下,他选择了心胸外科。
由于心脏疾病患者多病情重、变化快,有时,即便是心律失常,处理不及时也会出现大问题。因此,在心胸外科建立之初,甄文俊经常是白天参加手术,晚上值班就拿个行军床睡在病床边,以便患者病情变化能得到最及时的处理。
1997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甄文俊前往澳大利亚查尔斯王子医院进修心血管外科。在国外的留学经历,让他越来越感受到中国在心胸外科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然而,当被问及为何不留在当地继续深造时。他淡然地说:“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适合的土壤。我承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但是我一直认为,那里的土壤不适合我发展自己的事业,我们都有一颗回国报效祖国的热血之心。在国外是参与,而回国后却有自主的创造空间让我们去施展抱负。除了祖国,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能够带给中国人最大的机遇和价值。”
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1999年5月9日,是甄文俊永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他作为中国派赴南斯拉夫医疗队队长,带领北京医院9名医护人员及301医院1名医生,前往战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转运因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而受伤的二十多位中国伤员回国。
回忆那段历史,甄文俊历历在目――
5月8日中午,北京医院接到有关部门打来的电话,要求组织医护人员随中国政府处理我驻南使馆遭北约袭击事件专门小组赴南,救治我使馆负伤人员。院领导马上找到了甄文俊,要他担任此次医疗队队长,带出一支作风硬、技术强、能战斗的队伍。
在贝尔格莱德的三天三夜,甄文俊几乎都是彻夜不眠,紧张工作,回国后竟然瘦了近3公斤。作为队长,他要做好队员们的思想工作。面对响彻耳边的阵阵爆炸声,他要表现得更加无畏;作为医疗专家,他在诊治、转移伤员的同时,还要兼顾到随团人员及伤亡者家属的身体状况。辗转各地,疲惫不已;作为中国人,为了让牺牲的三位烈士走好,他组织医护人员们对损伤的烈士遗体进行缝合、整容。清洗、化妆、穿衣,一针一线中饱含深情;作为在第一线的亲临者,他让医护人员用自己的相机随时记录下一个个可泯灭的场景。日后,很多相关新闻报道所用的照片,大都出自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之手。
为了确保转运途中伤员的安全,甄文俊组织医疗队员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商讨了每一个细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预防和处理措施,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预案。他提出在飞机上的医护工作要像ICU一样地严格管理。具有丰富医疗经验的甄文俊和医护人员一起,把路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都想到,并做了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