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富二代”是这样成功
“富二代”是这样成功
纵观古今中外,富二代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鲜的阶层,时代背景、社会文化、家庭教育造就了他们的独特性。他们的一言一行,总能轻而易举地引起公众的关注,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的富豪们是如何培养“富二代”的,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教育方式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美国:被“穷养”的富二代
世界上富人最多的是美国。提及富二代,美国人明白指的是富豪的孩子,但却无法提炼出什么鲜明特征。在他们看来,美国社会中这群身世特殊的孩子并没有形成社会关注的所谓富二代现象。
世界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妻子梅琳达育有三个儿女,但他早就明确表示,自己名下的580亿美元财产一分钱也不会留给子女,将全数捐给名下的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盖茨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起跑线上的孩子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再富不能富孩子”。盖茨的长女13岁时,父母还限制她的零用钱以及每天玩网络游戏的时间。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有能力的父母应该给子女留下一笔财产,足以让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但不足以安享清福。”这是巴菲特给子女的人生引导。因此,他的三个孩子唯一的特殊之处就是1999年每人从父亲手中获得了10亿美元从事慈善事业。长女苏茜今年56岁,住在奥马哈,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用父亲的10亿美金建立了伍德基金会,帮助改善奥马哈的教育系统。她的基金会不仅为学校的硬件更新提供资金支持,还长期关心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长子豪伊今年54岁,在伊利语伊州经营着他的农场。他曾经多次远赴非洲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帮助当地居民解决温饱问题,仅仅为了培训加纳农民学习土壤管理技术,就一次性投入160万美元。他还将资金用于抗旱玉米的技术研究以及拯救印度豹的行动中。幼子皮特今年51岁,是纽约的一名音乐家,多次获得艾美奖。巴菲特对皮特选择一条与自己截然不同的音乐之路颇为支持,皮特在他的新书《人生由你打造》中写道:“父母希望我能找到热爱的事业,用尽所有心思和力量去追求。”得到父亲的10亿美元后,他和妻子一起建立了NoVo基金会,为帮助女童拒绝早婚早孕、争取平等的教育权利而不懈奋斗。在巴菲特的孩子们看来,他们并不是赫赫有名的“世界第二富”的子女,如果非要给他们身上贴上标签的话,他们希望只是“热心慈善的普通人”。
CNN创始人、亿万富翁泰德?特纳之子保?特纳被评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环保人士”;纽约市市长、亿万富翁迈克尔?彭博之女艾玛是罗宾汉基金会的高级规划员,该基金会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纽约贫民,艾玛的工作则是帮助受助人制定战略计划;援助中国建立协和医院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是由富二代小约翰?洛克菲勒于1913年建立的。
“热心慈善”是我们从美国富二代这个集体中提取出的一个公因数,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究竟是如何形成这样的价值观的呢?这可能和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平等”和“竞争”的观念从小就根植在孩子们心中有关。也就是说,即使父母再有钱有势,孩子也不能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同时,美国的家庭文化强调“独立”,孩子们从上中学起就自己打工,储存读大学的学费。大学期间住在学校,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离开父母的房子,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也会自己租房。家人之间对于金钱计算得很清楚,孩子通过做家务、剪草坪来换取零用钱,有任何借贷必须按时还款。这在我们看来似乎太不近人情,但美国父母们的一致观点是“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
美国的教育系统有一类“贵族学校”,学生大多是家境非常宽裕的富豪子女,学校教育中很大的一个特色是强调“回馈社会”。比如华盛顿的Gonzaga College High School的校训是“为了别人的人”,要求所有学生到救济中心服务,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贫穷”,从而思考自己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当然,父母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美国地产大王川普允许子女进入自己的公司工作,但是早就明确“不行就出局”的原则,他希望孩子们能从自己身上学到如何成功地经营这份家族事业。
不要让他们与众不同,让他们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成长。钱不是最重要的,即便再有钱也不能因此享受到特殊待遇――这是美国富二代们接受到的“穷养”教育的核心。
日本:别样生活的富二代
日本的富二代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国民人均收入就已突破3万美元,无数亿万富翁应运而生,自然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富二代。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都比较高,做人做事非常低调,不爱张扬。个人兴趣爱好广泛,并不热衷于吃喝玩乐。
在全球拥有200多处商业建筑、被《时代》杂志誉为“拥有亚洲的家族”、两位继承人秉持完全不同的经营理念却都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日本森氏家族父子两代打造了一个地产传奇。尤其是第二代的兄弟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