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干隆时期的社会状态
第一節 乾隆時期的社會狀態
一、前言
在律例規定及刑科題本的案例中,往往可以看到不同數額的埋葬銀規定。
但是十兩銀子、二十兩銀子甚至是三十兩銀子,在乾隆年間﹙ 1736-1795 ﹚所代
表的價值又為多少呢?以現代人的金錢觀念,並無法了解這些數字所代表的內
涵,為了解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就得先對清代的度量衡作一簡單的了解,如
此才可由這些數據資料推論其所代表的意義何在。在古代中國,十合為一升,十
升為一斗,十斗為一斛。南宋末改五斗為一斛,二斛為一石。一斗相當於今日的
1 2
10430 毫升, 清代的一斤重約等於今日的 590 公克。
制錢之一般計算法,均係採用十進之制。例為銅錢一個,謂之一文,百個
謂之一百文,千個謂之一串,或謂之一貫,又或謂之一串。吊以上則有十、百、
千、萬吊等名目,然社會往往不依此計算。而別為之制,為直隸一帶,以一百文
謂之一吊。東三省方面,以一百六十文謂之一吊,其餘各地,則有所謂五百文為
3
一吊,四百八十文為一吊等。各隨其地而異,隨俗而變,無確定標準可言。 這
是一般所謂銀、錢最基本的對照方式,但乾隆時期實際的銀錢比價會隨著不同的
時間,有不同的比價方式,有時錢貴銀賤,有時銀貴錢賤,由於變動相當大,計
算方式也很複雜,因此在本文中所採用的計算方式,為易了解錢銀的換算,係以
上述的十進位制作為換算方法。
二、乾隆年間的物價
以「湖北、湖南﹙乾隆二年﹚十二月分米麥時價清單」為例,湖北省武昌
府的糧價為如下:4
武昌府屬價中 查與上月價銀稍增
上米每倉石價銀八錢三分至一兩
1量測資料網:.tw/scope_24.htm
2量測資訊網:.tw/index2.htm
3
胡如遠,《中國貨幣史》﹙台中:逢甲書局, 1987 ﹚,頁354 。
4劉嵬,〈清代糧價奏摺制度淺議〉,頁18 。﹙轉引自:王業鍵,〈清代的糧價陳報制度及其評價〉,
《清代經濟史論文集﹙二﹚》﹙台北:稻鄉,2003 ﹚,頁7 。﹚
- 129 -
中米每倉石價銀八錢至九錢五分
下米每倉石價銀七錢至八錢五分
大麥每倉石價銀三錢至四錢五分
小麥每倉石價銀六錢至八錢五分
黃豆每倉石價銀八錢五分至九錢
因此在乾隆二年武昌府的米價,上米的價格是每石八錢三分至一兩。一兩
銀子可以買到約今日 67.85 公斤的白米。乾隆《岳州府志》說,到乾隆十年左右,
穀價因「積歲騰貴,今二石為難矣」,即銀一兩已買不到兩石稻穀。乾隆十六年
二月,該府林湘縣「穀價每石止五錢五分」,與上述記載相同。此穀價折成米價,
5
每石為銀一兩一錢。 在蘇州,錢泳在《旅園叢話》中說,「雍正至乾隆初,米價
每升十餘文。二十年蟲荒,四府相同,漲至三十五六文」。鄭光祖在《一斑錄》
中說,「自雍正至乾隆初,米升錢十四五,二十年千里蟲荒,米升至三十五六」。
附近的無錫縣,黃卯在《錫金識小錄》中說,「今天子嗣位於今十有八年,邑無
大水旱,而米價反而大踴貴,昔以一兩為平者,今以兩半為平」。這就是說,乾
隆二十年前數年,升米以十四五文為常價,石米以銀一兩五錢為常價。6
從上述記可知,乾隆初年時,一兩銀子已經無法買到一石的米。但是一兩銀
子所代表的意義及價值究竟為何?根據《補農書》中所記農民口糧標準是,「凡
人計腹而食,日米一升,能者倍之」。此書所記雇用長工的口糧,是每人每年吃
米「五石五斗」,合每日吃米 1.52 升。江南農戶多為核心家庭,由夫婦及其子
女組成。至少有一個或兩個成年勞動力。此一、二人,應屬於所謂「能者倍之」
之列。農戶五口之家,如大小口牽算,可以人日食一升計,全年食糧為 3.6 石,
這與江南地區後來的民諺:「大口小口,一月三斗」,也是相符的。按此計算,
農戶全年全家口糧約為米 18 石。7
8
清代包世臣﹙1775-1855 ﹚在敍述一個擁有十畝土地的自耕農,一年的收入
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