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pptVIP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11 * 单元六 杰出的科学家 第3课 (1889-1971) 李四光 中國地質力學的奠基人 “地質之父” “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 腿站在力学方面。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 象是地质力学考察和研究的对象。” 资 1920年,应留法勤工俭学同学会之邀前往巴黎。在活动的间隙,他以小提琴独奏形式,谱写了《行路难》,鲜明地抒发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索、追求光明的人生历程。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就这样诞生了。 1999年北大举行纪念五四运动音乐会,正是以这首《行路难》作为序曲:“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问:他是…… 李四光 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被称为“工业的血 液”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原油产量年产仅12 万吨,当时外国学者宣称中国为“贫油国”,石油短 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城市中有限的加油 站都要限量供应石油。因此公路上背着大煤包跑 来跑去的汽车到处都是。当时毛泽东十分担忧地 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 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 李四光:其雕塑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的人…… 大庆油田 大港油田 华北油田 胜利油田 江汉油田 1965年石油产量达到1131.5万吨,国内石油产品的消费全部实现自给。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一家三院士 李四光 独生女李林,博士、教授、中科院院士。 女婿邹承鲁院士 李四光生平简介 1889年 出生于湖北黄冈 1904年(15岁)破格选送日本留学,学习造船专业 1905年(16岁)加入同盟会 1910年 毕业回国,通过考试被赐“工科进士” 1913年 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地质 1920年 回国,北大地质系执教 1928年, 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30、40年代 多次赴欧美讲学、考察等交流, 并再次赴英深造 1931年, 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 1947年, 挪威奥斯陆大学授予他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 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并任中国科学院 副院长,地质部部长 1951年, 当选世界科协副主席; 1958年, 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71年 卒于北京,享年82岁 1、李四光留学日本,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 后留学英国,又为什么选择地质专业? 2、李四光分别于1910、1920和1950年三次学成回国, 原因何在? 3、李四光在哪些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4、他又是如何将这些科学领域取得的成   就应用于现代化建设的?有何意义? 1、李四光留学日本(1904—1910) ,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 后留学英国(1912—1918) ,又为什么选择地质专业? 选择造船:①立志为祖国造出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建设强大的海军,使中国不再受外国的侮辱;②为了“实业救国”。 选择地质: ①希望让中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而不是受外国人的摆布; ②爱国主义精神,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人才——“科学救国”。 李四光在伯明翰大学学习期满时,有一位好心 的老师找到他说:“印度有一个矿山需要聘请一位 高水平的工程师,待遇十分优厚。凭你的学识和水平,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务。如果你愿意的话,我 可以介绍你去。” “不,谢谢。”李四光态度严肃地回答说,“我学 习地质,是为了繁荣自己的祖国,造福于中华民族。 外国的条件再优越,也解决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贫 穷问题。我是个中国人,理应回中国去。为祖国找 矿,才是我的志向。” 2、李四光分别于1910、1920和1950年三次学成回国, 原因何在? 1910年: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辛亥革命后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掌管全省农、林、工商、矿业事务。 1920—1928年:回国任北大教授,从事科研与培养地质人才。1928年任南京地质所长,中国地质会长。 1950年:对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寄予很大的期望,而新中国的建设需要大批的人才。知识分子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祖国。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