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调研 语 文 2018.4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情怀,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数千年来,那些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而奋斗的人们,用他们 (气冲斗牛/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大禹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孙中山为实现“天下为公”鞠躬尽瘁奋斗终生,鲁迅为唤醒沉睡麻木的国人弃医从文,“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壮大排除万难回到故土,周恩来为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沥尽心血……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xiè,他们对国家与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令后来者只要念及于此,无不 (心潮澎湃/慷慨淋漓)。家国情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凝成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升华为中华逐梦的不竭动力。 (1)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与词语字形的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沥尽心血(xiě) 至死不谢 B.沥尽心血(xuè) 至死不谢 C.沥尽心血(xiě) 至死不懈 D.沥尽心血(xuè) 至死不懈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气冲斗牛 心潮澎湃 B.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 C.可歌可泣 心潮澎湃 D.可歌可泣 慷慨淋漓 (3)鲁迅先生逝世后,社会各界人士同声哀悼,敬献挽联不可胜数。请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这副悼念先生的挽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上联:笔①大野,胸怀日月光和热 下联:墨洒②,夜度春秋慨而慷 A.①耕②乾坤 B.①耕②长河 C.①写②乾坤 D.①写②长河 (4)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隶书,横长竖短,藏头护尾,方正典雅,气息高古。 B.隶书,字形方扁,主笔长横为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楷书,虽字字独立,却气势奔放,牵丝不断,如行云流水。 D.楷书,结构严谨,收放有度,笔画遒劲有力,得唐人气韵。 (5)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出作者家国情怀的一项是(______)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 D.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答案】 (1). (1)D (2). (2)C (3). (3)B (4). (4)D (5). (5)C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沥尽心血”的“血”应读作“xuè”;“至死不懈”不能写作“至死不谢”。 (2)此题考查选词填空。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可歌可泣”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心潮澎湃”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根据这两组词语的意思来选择即可。 (3)此题考查补写对联。对联有以下几种要求: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③词性相对。④结构相应。根据①前边的“笔”可知①处填写“耕”较合适;根据②处的“洒”可知,②处应填写“长河”。 点睛:此题考查补写对联。注意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4)本题考查学生书法作品的赏析,注意分析作品特点,判断选项正误。经分析,作品是孙中山书法作品,他继承了颜体特点,结构严谨,浑厚雄劲。 故D项说法正确。 (5)此题考查对诗句表达的感情的理解。结合句意来思考即可。D.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诗人者以物喻人,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没有抒发家国情怀。故选D。 2. 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王维《竹里馆》) (2) 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春夜洛城闻笛》中诗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