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下高考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pdf

关于新课改下高考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新课改下高考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称为高考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让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都 感到十分无奈。学生觉得作文是“老大难”,不愿动笔;教师感觉作文辅导课 操作性不强,收效甚微。尤其到了高三,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各科作业繁多, 学生一头扎进“题海”,更是无暇阅读和写作。但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针对新课改下高考作文教学,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有一点小小的收获,愿 与同行分享,也希望能得到方家的指点。 一、学生作文最突出的两个问题 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很多,我以为下两个问题尤为突出,并且直接关 乎作文成绩,亟待解决。 1.缺少积累,内容空洞。 叶圣陶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而学生作 文中,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病呻吟的问题。他们整 天被困于数理化或正史地的题海之中,无暇观察生活,更无暇广泛阅读,因此 他们缺少积累,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要么是拼凑字 数,内容空洞乏味;要么是胡编乱造,严重脱离生活,甚至漏洞百出,笑话连 篇。 2.语言枯燥无味,缺乏文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就是“文采”。有文采, 是高考作文的最高要求。精彩的语言能使文章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从而更有 效的表达思想内容。要想作文出类拔萃,就得着意雕刻文采之花,让作文语言 靓丽起来。而目前,由于学生普遍写作能力低下,在遣词造句上不下工夫,导 致其写出来的文字,干瘪生涩,读来如白开水般索然无味。 二、解决问题之对策 1.解决问题之一,让学生有话可说。 (1) 打破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放飞思维。 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规定了较多的条条框框,从命题、立意、选材、 构思到批阅评讲,学生只是在设计好的模式中机械的模仿,没有自己的思维, 缺乏创新,致使学生兴趣寡然。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写作还给学 生,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做到想说、敢说、要说,无拘无 束,“我口说我心”。只有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他们才能放飞自己的思 维,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想象,述可述之事,发可抒之情。 (2) 指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感悟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无话可说,是其阅历浅、 知识面窄导致的。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大语文观告诉我 们“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别强调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 观察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它要求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向美好的大自然, 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天地宇宙、山水花木、虫鱼鸟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 身边的一人一物,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去关注、感悟和书写。 (3) 建立素材库,让作文“有米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空洞,往往因为其掌握的素材不够。 其实学生平时接触的材料很多,关键是没能积累下来,要注重引导学生搜集并 整理素材,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并不断充实、完善,以备写作之需。 广阔的生活是浩瀚的海洋,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大到 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小到身边的点滴变化。报刊杂志、影视网络、演讲辩论会、 博物馆纪念馆,甚至广告词都可以作为作文的资源。关键是靠学生去感受,去 捕捉,并且有意识将其搜集并归类整理。 2.解决问题之二,让学生作 文“文采飞扬”。 (1) 注重遣词造句,让文字富有表现力。 古人讲究“炼字”,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 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之功。因为一个字的不同,营造的意境就不同,抒 发的情感也就不同。 例: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浮起在荷塘里。②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青雾升起在荷塘 里。 同样是写景,句①用两个贴切的形容词和准确传神的动词,营造了一 个静谧幽美的意境,使得语言非常富有表现力。 精心选择词语,锤炼句子,可以使文章语言靓丽传神,富有张力,起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巧用修辞,妙笔生花。 读语言优美的文章,犹如欣赏一幅富有神韵的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 耳目一新。璞经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