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于德育视域下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途径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既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重要形式。
其富有人生哲理的神话寓言、抒发情怀与理想的诗词歌赋、彰显人格魅力的伟
岸身影、蕴含励志的动人事迹,这些无不在提供丰富德育思想的同时,也给高
校学生的德育带来了多样的文化形式。传统文化与隐性教育方式的结合研究,
在新时期的高校德育中以期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论文关键词:教育;途径;高校德育;原则
一、德育的内涵
什么是德育?简单地说,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目前普遍认为德
育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
除以上几个方面外还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是环境教育、
预防艾滋教育等等。西方教育理论中所定义的“moral education”较为明确,
把道德与政治、法律相区别开来。碍于传统思维,我国常把道德和思想政治相
提并论,扯不清理还乱。尤其是到了现代民主法制社会里,道德则更需挂上公
民社会的政治素质和意识。对于这一点西方国家的办法是另开设公民教育课,
也就是相当于我国的政治教育,从而做到了既适应现代社会要求又明确了德育
的内容。因此笔者赞成对德育的定义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
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的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
的教育活动。下面就学校德育为话题展开讨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法德不清
以“破处门”为例,人民网发表了名为《破处门:90 后女孩是处女很丢人
吗?》一文。正如记者所言“看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最初的感觉便是无法理
解,真的是无法理解”,但笔者认为这并不仅仅是无法理解这么简单,
也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是严重的违法事件,是对法律的公然践踏和亵渎的问
题。据资料显示,“我国19 岁以下青少年平均5%~10%的男孩、3%~8%的
女孩有过性经历。1998 年以来,在北京妇产医院接受中期引产的女性一半未婚,
其中20 岁以下的女孩占14%。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
犯罪超过了30%,性犯罪案件占18%~25%,并呈上升趋势。”性常识,性道
德与法律分不清,法律意识淡薄以至于无知,法守不住如何看德育?
(二)揠苗助长
说到德育,另外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不切实际地要求学生,尤其还在小学
就冠以高尚高大的高标准来严苛要,脱离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和规律。“小学
生的基本思维特点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上升,
并且处在由具体到抽象,片面到全面综合的过渡期。”然而,连小学也是普遍
盛行的教育思想所谓“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要求“热爱学习、立志
成才”,老师无外乎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精英教育作为主角,
多考些分数反而最重要。当然,也就不是启蒙培养具有丰富个性和健全独立人
格的现代教育。“好”意本没有错,但是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这种“抽象”
的德育对于孩子无疑是无法理解和承受的,多以应付式的死记硬背。相反,学
生道德问题中普遍存在“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对爱国主义精神缺失
价值观念的错位,言行举止的失范”成了莫大的讽刺。
(三)与生活严重脱节
一方面,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改革,社会大发展,光怪陆离的世界无奇不
有,校园难免不受影响。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信息转瞬即逝,生活多姿多
彩而富于挑战。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学校与社会建立同样广泛的联系,让学生走
出“象牙塔”,鼓励走进社区乡村,深入身边实际,体验和发掘生活中随处随
时发生中的喜怒哀乐。学生可观可感,教师适时引导,培养他们分辨和判断能
力。事实上“由于德育和生活社会缺乏建立广泛的联系,故德育内容显得陈旧、
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
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成了“来自天外的声音”,既
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三、德育工作需要秉持的基本原则
就以上德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根本处纠正德育工作中的无
意识“盲区”,任何“细枝蔓叶式”的探讨都只是空话。这个“根本”就是原
则,就是德育工作中的方向,只有坚持了正确的原则才能准确达到目的。关于
这一点,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德育原则的统一意见是:知行合一的统一原则;
生活的原则;爱和民主的原则;主体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言传身教、为人师
表的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的原则。
(一)必须牢固坚持法治性观念原则
这是第一,也是必须首先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sb-1显示仪表说明书.docx VIP
-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浙江省乡村旅游设计方案.pdf VIP
- DELTA台达VFD-ME300精巧简易型向量控制变频器使用手册调试说明.pdf
- 眼附属器的解剖ppt参考课件.ppt
- 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实施实施方案gp.docx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共三个单元)(2025秋).doc VIP
- 1415地面流水地质作用.pptx VIP
- Unit1GrowingUpUnderstandingideasTheageofmajority课件高中英语选择性.pptx VIP
- 写文章的软件4篇.docx VIP
- GB 50026-2020 工程测量标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