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冲突与合作析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pdf

关于冲突与合作析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冲突与合作:析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 论文摘要:数字技术革命催生的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民主性、互动 性、兼容性、隐匿性等特质汇聚成一个蔓延性的全新虚拟环境,给青少年的思 想成长和道德建构教育以强力的冲击。面对教育环境的复杂化,当前的青少年 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在反思、批判和主动疏导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重新考量,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教育模式的转型;化被动为主动, 实现教育方式的转换;变抵制为利用,实现教育载体的变迁;由冲突到合作, 实现教育理念的革新,才能有效规避新媒体环境给青少年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 带来的风险,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 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 服务的新兴媒体。包括博客、论坛、手机短信、网络媒体等在内的新媒体以其 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流方式,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深受青 少年的青睐与喜爱。以当前传播最受关注的新媒体形态之一的微博为例,据中 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告》显示,2011 年6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达到1.95 亿,半年内增长超过 两倍,增长率为208.9%。网民使用率从13.8%迅速提升至40.2%,成为增长速 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调查同样显示,微博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 来越大,已渐渐成为其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渠道。CNNIC 数据显示,截 止到2010 年6 月,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其中青年大学生群体所 占的比例为72.3%。开放、互动且信息混杂的虚拟新媒体环境极大地改变了青 少年的日常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常规学习方式,并给予其思维方式和交往方 式以极大的影响,也严峻地拷问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及其效果。 一、从封闭走向开放: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的模式转 型 青少年的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教育首先是一种涉及受教育个体多种心理因 素的内向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过程,既需要受教育个体对 外界“灌输”的思想道德规范信息进行选择性接受、理解和记忆,也需要将其 内化为一种自省、自律的自觉思维,从而形成个体的思想和道德品质。这种思 想的成长和道德的建构同时也应该是一种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 过程,在教育者和青少年之间进行必要的和充分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和思想 沟通,从而建构起二者之间的一种理解和协作的积极关系。而青少年思想道德 教育的传统模式则是一种的单向度的侧重机械“灌输”的封闭性的信息传播, 教育者以理性说教的方式将相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抽象的倾向性的思 想道德教育内容呈现给尚处于思想成长和道德型塑阶段的受教育者,在忽略其 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思想倾向等的情况下企图通过直接“灌输”来影响受教 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思想疏导和道德培养的目的。这种单靠讲课、谈话和 报告式的填鸭式教育的集中性、机械性、强制性和缺乏受教育者相关信息反馈 与循环的单向度教育模式极大地消解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在这种缺 乏创新的、近乎“真空”的封闭教育模式中,青少年的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同 学校“正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之间横亘着一道阻隔和损毁教育效果的“鸿沟”。 根据20 世纪70 年代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P.J. Tichenor)的“知沟理论” (Knowledge Gap Theory),在现代信息社会,接触媒介多的人比接触媒介少 的人具有更快地获取更多信息的优势,随着信息的流动加速与增加,两者之间 的知识格差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加上个体的传播技能、知识储备、社会交 往、态度性选择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知沟”也随之加深。要打破青 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单纯教育主体对相关信息内容的“垄断”式传播,畅通思 想道德教育信息流通的渠道,使抽象、刻板的传统思想道德说教鲜活起来,富 于生活性、参与性、互动性、实践性和渗透力与影响力,建构一种开放性的教 育模式才是缩小和弥补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知沟”和“信息沟”的一种有 效途径。这种开放式模型不仅要求教育过程突破校园的限制延伸到课外,突破 教育者的主体权威地位而还原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意味着教育工具和教育媒 介由单一的书本、文件等向多媒体多介质的扩展。由于新媒体具有鲜明的交互 性特点,通过新媒体,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明确,传播信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