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民立报》深度报道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辛亥年《民立报》深度报道分析 摘 要:本文以《民立报》对“汉口惨案”的19 篇报道为例,观察《民立 报》深度报道特点。第一时间关注事件各方反应,精心选择、组织新闻事实, 巧妙利用细节、对比手法、人物对话,以及机智的新闻标题和生动的新闻语言 展现新闻事件,从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只有客观真实的《民立报》,才能 洞悉清末的社会现状,启迪民众。 关键词:《民立报》;深度报道;辛亥年 一、引 言 《民立报》对社会事件进行持续报道,跟踪事件进程,关注各方面的影响。 时间上,新闻报道不断跟踪事件的最新进展。版面上,深度报道不仅出现在 “新闻一”“新闻二”“新闻三”三个版块,而且社论版块和言论专栏“天声 人语”“大陆春秋”“上海春秋”也会对热点事件发出声音。诸如英军侵占片 马问题、1911 年前后满洲鼠疫、1911 年汉口惨案、武昌起义、上海起义等事件, 《民立报》均给予强有力的深度报道。 在此,仅以对“汉口惨案”的深度报道为例,试分析《民立报》深度报道 的特点。对于“汉口惨案”,《民立报》发表新闻报道19 篇,从第109 号《民 立报》至第135 号。版面位置,均位于第二版或第三版中,在所有新闻版块中 居重要位置。版面大小,均在一个通栏以上,经常出现半个版面的报道,给予 了大量的版面空间。 二、关注各方反应 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必然影响广泛,涉及面广。《民立报》能够关注到 事件中各个方面的反应,将事件中所有关联的社会因素报道清楚,将事件立体 的呈现出来,这是很不容易的。 例如在第109 号《民立报》的《汉口惨风潮补记——呜呼人命》一文中, 该报道用共13 个小标题,划分了13 个小节,分别为“起事之原因”、“相验 之糊涂” 、 “车夫之聚众”、“英兵之鲁莽” 、“官吏之弹压” 、“张彪 之预备” 、“店铺之遭殃” 、“示谕之可笑” 、“店铺之罢士” 、“瑞督 之大怒” 、“入告之预备” 、“武昌之戒严” 、“附录:都督电文”。 通过13 个小节,逻辑清晰的展现了事件中车夫、巡捕房、英兵、官吏、军 队、商铺、清政府、瑞督、民众等各方扮演的角色,以及各方角色之间关系和 事件的前因后果。 通常来说,酿成如此一个重大的“惨案”,原因、经过、各方的责任、影 响都是相当的复杂。但是,此报道却能够清晰将整个事件报道出来,撇清其中 复杂的厉害关系。 三、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民立报》非常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鲜明强烈的对比,会对受众的感官产 生强大的冲击,其劝服效果良好。《民立报》的对比手法运用纯熟,巧妙多样。 在“汉口惨案”导火索相关报道中,关于验尸的情况,《民立报》报道了英国 领事及英医生均没有前来,反而拍来了“十二标二营及辎重队巡防队”,“全 身武装在济生堂前后左右各路口”[1]。验尸,不派医生,却派一队队士兵,全 副武装,严加戒备。从简单的细节的对比,受众就对清政府和英国士兵等强大 力量有着清楚的认识。“汉口惨案”发生后,关于清政府的后续处理,《民立 报》着重报道了“官场不自责当初办理不善,且怒于无知之车夫全体,先后拿 车夫十三人收押”[2]。通过事实的鲜明对比,将无辜受英兵屠杀的百姓收押, 为此事件负责,受众可以清晰洞悉清政府的态度和行为。 《民立报》将清政府与英国领事的照会原文刊登,形成完全相反的两个版 本的“汉口惨案”。在版面上,上下两个通栏分别刊登,将其中对事件描述不 一致的地方,给予字号加大加粗的处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目了然。 四、善于用事实说话 《民立报》善于“用事实说话”,巧妙的选择事实、组织事实、对细节进 行安排,从而让受众自身形成强烈的感受、对事件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 在“汉口惨案”结束后,《民立报》的一篇追踪报道[2]中,选取了7 个事 实,分别为汉口商民团体反应激烈、某贝勒因此事赴英被拒、祸首仅为某英商 行主人、夏口检查厅谢健记大功一次、武昌派来的军队灰溜溜的撤走了、夏口 厅给吴一狗母亲大洋百元。 从编辑选取的七则事实来看,升官的、溜走的、息事宁人的、走走样子的, 这就是“汉口惨案”之后的社会现状。清朝权贵只想自己的利益,军队只管逃 跑溜走,剩下的民众就只有饱受欺压。其中,仅一句“非领尸下河不给此”, 仅此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清政府官员的心思,只想息事宁人,维护统治,完 全不顾民众的生死。 通过对事实的精心选择、巧妙组织、予以运用,《民立报》可以使事实更 加生动、报道更加精彩,受众受到的震动更大,更具有影响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