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设计毒理研究211-24.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增加新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的品种 如需延长用药周期或增加剂量者,应结合原品种的申报资料及处方组成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进行长期毒性试验研究及长期毒性试验研究的内容。 新药特殊毒性研究 (突变、生殖、致癌、药物依赖试验) 新药临床前特殊毒理学评价包括致突变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畸试验)、致癌试验和药物依赖性试验。 1. 突变试验 基本试验方法有三种: 1)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 即Ames试验,试验用菌株为组胺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以TA97、TA98、TA100和TA102作为标准测试菌株。受试药物至少要设5个剂量组,应设空白、溶媒、阳性对照和代谢活化(S9)对照,实验至少重复一次。结果依据加入被测新药平皿中回变生长的菌落数并与空白对照平皿中的菌落数据相比较得出受试药物有无诱变性来判断。 2)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用中国仓鼠肺细胞(CHL)在体外培养进行。观察染色体断裂后导致的结构和数目的异常称为染色体畸变。结果要求受试药物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并与剂量有相关性。 3)体内试验 啮齿动物微核(有丝分裂后期)试验,我国《新药审批办法》中要求做小鼠骨髓微核试验。 上述三项致突变试验结果全部阴性时,则不必往下进行。 2.生殖毒性试验 1)一般生殖毒性试验(Ⅰ)试验在交配前给药,目的是评价生殖细胞接触药物(化合物)后对受胎能力。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包括:受孕率、死胎数、活胎数、活胎重量、性别、外观及内部器官的形态学观察和骨骼的检查。 2)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Ⅱ) 试验在器官发生期给药,旨在揭示药物可能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大、小鼠孕后6~15天,家兔6~18天连续给药,。妊娠末期剖检。 3)围产期毒性试验(Ⅲ) 试验在围产期和哺乳期给药,于妊娠后期及整个泌乳期给药,即:大、小鼠于妊娠第15天开始,至分娩后21天(小鼠)和28天(大鼠);家兔于妊娠第22天开始,至分娩后31天。所有雌性动物自然分娩,观察子代直至成年。 3. 致癌试验 致癌试验是一项复杂、细致的长期过程,应设空白对照,阳性对照药组(结构相近的已知致癌物),受试药物至少设3个剂量。 4、药物依赖性试验 包括身体依赖性与精神依赖性试验。 1)身体依赖性试验 ①自然戒断试验 需用小鼠、大鼠和猴3种动物,连续给予动物一段时间的受试药后突然停药,观察动物出现的戒断症状。 ②替代试验 给予动物代表药(如吗啡、巴比妥钠或苯巴比妥钠),使之产生身体依赖性后,停止给予代表药,以同样方式给予不同剂量受试药,观察替代期间动物的戒断症状。 ③催促试验 短时间内给予动物大剂量受试药,然后注射受体拮抗剂(钠洛酮)以催瘾,观察是否出现戒断症状及其程度。 ④诱导试验 诱发惊厥,包括:听源性发作(Audiogenic seizures);戊四氮惊厥(Pentylenetetrazole)。对镇静催眠药产生身体依赖性的动物,在断药期间出现反跳性兴奋,用阈下刺激强度诱发惊厥。 2)精神依赖性试验 采用“自身给药”(觅药行为) 操作式条件行为试验,测定静脉注射药物对动物的强化效应,是当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价药物精神依赖性潜力实验方法。 新药制剂安全性试验 (过敏、刺激、溶血试验) 制剂安全性(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 药物制剂经眼、耳、鼻、口腔、呼吸道、关节腔、皮肤、直肠、阴道、静脉、动脉、肌肉、皮下、静脉旁和鞘内等非口服途径给药,对用药局部产生的毒性(如刺激性和过敏性等)和/或对全身产生的毒性(如过敏性和溶血性等)。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组成部分。 毒性来源: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代谢物、辅料、杂质等及制剂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等)。 ㈠ 刺激性试验 1、定义 刺激性:非口服药物制剂对给药部位产生的可逆性炎症改变,给药部位不可逆性的组织损伤则称为腐蚀性。 2、刺激性试验设计 1)实验动物 一般每个试验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评价。 2)给药的频率与期限 依据拟定临床应用情况决定。 ①重复给药 每天给药一次,给药期限最长不超过4周; ②偶尔给药 单次给药试验。 3)可逆性 停药后恢复期观察(局部及相关部位)。 4)受试药和对照物 受试物与用于人体制剂一致。以溶媒和/或赋形剂作为阴性对照。必要时采用阳性对照或已上市制剂。 5)剂量(浓度和总剂量) 设一个与临床制剂相同浓度剂量组,通过给药频率进行剂量调整。 6)给药方式 ①给药方案、途径和部位 应尽量与临床用药方案一致。 ②给药容积、速率和频率 根据剂量和动物给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