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论文
(20 届)
生活体验与品德养成——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实效性探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小学教育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摘 要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道德教育的复兴,各国都将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给与高度重视。我国自1981年在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以来,一直对其高度重视。在新课标“生活体验”理念下设立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正是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实际教学的实施状况与新课程标准目标的实现存在距离。笔者在对学生、教师的调研和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的梳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就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生活体验;品德;品德养成;策略
Abstract
【ABSTRACT】 80 year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Western countries have experienced the revival of moral education, countries will strengthe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as a major goal of education reform to give attention. Since 1981, Chinas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ssons in primary schools has been its atten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s character and life (social) class is the primary moral of the important ways the most frequent, but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course in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teaching and teaching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hat exist from the goals. The author of the teacher, students, research and researchers combing their research resul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auses, to improve the primary school Moral Character and Life (Social) Teaching effective strategy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Life experience;character; moral development;Strategy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目 录
1 引言 1
2 问题的提出 2
2.1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现状分析的研究背景 2
2.1.1 国外关于德育的研究概况 2
2.1.2 国内学者对德育的研究概况 3
2.1.3 品德课程的发展轨迹 3
2.1.4 《小学生〈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阐述 4
3 相关概念的阐述 5
3.1 体验 5
3.2 生活体验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5
3.2.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5
3.2.2 活动课程论 6
3.2.3 现代教学论 6
3.2.4 马克思认识论 6
3.3 品德课程 6
4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现状与调查分析 8
4.1 对目前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8
4.1.1 问卷调查 8
4.1.2 访谈 13
4.2 对目前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整理归纳 15
5 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探究 17
5.1 以学校为基地,重视师资培养,发挥监督作用 17
5.2 以教师为主导,发挥示范、引导、组织、实施作用 17
5.3 以家庭为依托,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19
5.4 以社会为阵地,营造良好的再学习环境 20
6 结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