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任我行十一‘芝麻开门.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教学任我行十一‘芝麻开门

作文教學任我行(十一) 「芝麻,開門!」--轉化 王瓊璜(本文作者為台北市文昌國小退休教師)   轉化是一種情趣盎然的修辭術。在描述事物時,透過了主觀的移情作用或聯想作用,改變了事物原來之性質,將其轉化成不同的屬性或動作的一種形容敘述,叫做轉化,又稱為比擬。大柢轉化可分為擬人與擬物兩類,巧妙的運用擬人與擬物,能打破人與萬物的隔閡,使得物我交融,極態盡妍;並拓展了想像的空間,使生活的天地更加遼闊,正所謂「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擬人法又稱人性化,即是把人類的感情與特性投射於外物,把外物都看成和人類一樣,而加以描述者。這樣的擬人化即是美學、心理學上所謂的「移情作用」,亦即作者將感情投射在外界的景物上,以為這些景物與我有同「情」者是。好比辛棄疾自敘:「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行數語,庶幾彷彿淵明思親友之意云。」(註:淵明有停雲詩,序曰:「停雲,思親友也。樽湛新醪,園列初榮,願言不從,歎息彌襟。」)於是作了一闕〈賀新郎〉詞,其上半云: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   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首句直言自己的衰老,慨嘆平生交遊多半已零落,這是叫人何等驚悸的事實,老朋友一個個凋零了,我卻空有白髮三千,「餘幾」和「白髮空垂」形成對比,十分淒涼。「人間萬事」付之「一笑」,又是作者無奈心境的投射。而「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乃千古傳誦之名句,意謂:我看見青山姿態美好可愛,料想青山看見我也應當產生同樣的感覺。「嫵媚」本是描述人姿態美好可愛之形容詞,辛稼軒會「見青山嫵媚」而想當然耳的認為「青山見我亦如是」,這種一廂情願的死心眼,即是透過「擬人」的筆法,使得沒有生命、感情的青山,投射了人的感情與特性,如此一來,打破了青山與人的隔閡,使得物我交融,所以「情與貌,略相似」。   移情說發源於德國的美學家立普斯(Theodor Lipps,1851~1914),他認為「移情作用不是一種身體的感覺,而是把自己『感』到審美對象裡去。」朱光潛在〈文藝心理學〉一書中論及「移情作用」就如是說:「移情作用有人稱為『擬人作用』。拿我做測人的標準,拿人做測物的標準,一切知識、經驗都可以說是如此得來的。把人的生命移注於外物,於是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可具人情,本來無生氣的東西可有生氣。所以法國心理學家德臘庫瓦教授(H.Delacroix)把移情作用稱為『宇宙的生命化』。實而觀之,移情作用乃是一種錯覺;但卻因移情作用,人類才創造出各種藝術、人文、宗教,也因為有了它,人類社會方變得多采多姿,美不勝收。好比康有為先生在《廣藝舟雙楫》中,形容字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躍,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這十美中,除了第九以外,大半都是移情作用的結果。實則寫字時,橫、直、鉤、點……等筆畫原都只是墨塗的痕跡,它們不是高人雅士,原來沒有什麼「骨力」、「姿態」、「神韻」、「氣魄」,但在名家書法中我們卻常可覺到「骨力」、「姿態」、「神韻」、「氣魄」,其原因在於作者將性格、生氣與情趣,由腕貫注到筆端去,我們觀字時也不知不覺的吸收了這種性格、生氣與情趣,於是乎!一點一畫一撇一捺皆成了性格與情趣的象徵了。欣賞自然亦然,山河、大地、風雲、星斗原本都是死板的東西,我們卻往往覺得它們有情感、有生命、有動作,皆肇因於移情作用的結果。例如:雲何嘗能飛?泉何嘗能躍?山何嘗能鳴?谷何嘗能應?但我們卻常說雲飛泉躍、山鳴谷應。蓋在聚精會神的觀照下,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復迴流感盪,物與人從對立無關而變成融合一體,有時物的情趣隨我的情趣而定,有時我的情趣亦隨物的姿態而定,好比歡欣時覺得山河大地都隨著揚眉帶笑,悲傷時覺得花鳥蟲魚也隨著黯淡愁苦;或者在意緒頹唐時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便覺得慷慨淋漓、意氣風發,心情濁劣時面對清泉、修竹即洗刷淨盡,空明澄澈。凡此種種人的生命與宇宙的生命互相迴旋震盪,全賴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擬人法)對於文學的創作有極深入之影響,翻開古今中外之文學名著,擬人法的運用真是不勝枚舉,蓋文人善感之心靈,往往能探觸到常人不能感受的幽情微物,於是乎作者的移情,使萬物有了人性;而讀者亦從萬物的人性,領略了作者的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說的「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鐘嶸在《詩品》中所說「一葉且或迫意,蟲聲有足引心。……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的「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再再皆觸及到文學創作中的移情現象,也由於有了這樣的移情作用,文學創作方能呈現一番動人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