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殊员工成就爱心企业
特殊员工成就的爱心企业
他的企业里,
有身体残疾的员工比例过半。
作为企业领军人,
他为何要将150多个岗位安排给残疾人呢?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刘常松用这句话总结自己的时候,不少人觉得这并不贴切。
这位曾经与袁隆平一起被提名参评“和谐中国、2006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的爱心人士,所做的并非一些小事。
他所领军创办的湖南裕华化工集团,其主要产品小苏打的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中国生产的服装,其中有近一半的都含有“裕华”小苏打,因为“裕华”为占据全国染料行业7成市场的企业提供了70%左右的小苏打。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家企业中有150人是残疾人士,这些人占“裕华”生产工人的比例达到了55%。
一家企业安置如此多的残疾人上岗,这在湖南和全国都不多见。
招收残疾人
2002年4月,刘常松与别人合资在湖南衡阳市珠晖区办起了衡阳市裕华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后改名为湖南裕华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裕华”)。
创业之初,“裕华”曾遭遇技术不成熟带来的挫折,2003年8月,企业一度陷入停产边缘。
历经风霜、真诚务实的刘常松,此时展现出异常的魄力与毅力,带领股东们在风雨中前行,最终闯过了难关。
2003年年底,企业开始步入正轨。刘常松决定“扩军”。而就在“裕华”开始谋划人才招聘时,衡阳市珠晖区的领导找到了刘常松,谈到了区里有许多残疾人无法就业,家庭困难,希望“裕华”能为政府排忧解难,招收一些残疾职工。
回到厂里,刘常松开了班子会。时任副总经理的党支部书记刘建军追忆当时的情况时,说:“当董事长把这个特殊使命宣布后,班子成员都很吃惊。因为企业刚刚走上正轨,正需要负重前行,此时缺的是人才。如果招残疾人当职工,能行吗?弄不好,刚刚起步的企业,又会步入困境……大家顾虑很大,鲜有人支持这一做法。”
刘常松之前就考虑到,这是大家合力办起的企业,自然倍加呵护。刘常松理解他们对残疾人进入的担心,但更想到了自己办企业既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也是为??回报社会。因此他说:“残疾人的智力、体力等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因人而异,适当拿些岗位出来,既能给他们以工作的机会,为他们解决生计问题,又为政府排忧解难,服务社会本来就是我们办企业的初衷之一……”
刘建军回忆:“董事长这番情真意切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班子成员,大家思想统一了,决定先试试看。”
2004年7月,珠晖区残联与民政局向“裕华”推荐了24位残疾人。
刘常松、刘建军亲自驾车从区政府将他们接到了厂里。
到了厂里,一问有8个聋哑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50多岁。
上岗要进行安全培训,聋哑人怎么办?刘建军听说其中有个叫何亮亮的小伙子会哑语,于是让技术人员讲,何亮亮在一边当起了翻译。考虑到这群特殊工人,厂里特意将培训延长了一段时间。 在培训中,刘常松、刘建军和总经理谢超群及人事部门的同志一个一个详细了解这些人的残疾情况、身体情况,然后按人分岗。
那段时间,刘常松经常到车间去了解情况,看看他们是否适合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且每周还坚持与他们共进一次中餐,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在与他们的沟通中,刘常松发现几乎每一位残疾人都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而且家庭条件普遍都很差。
当刘常松建议将更多的机会让给残疾人时,这一次竟然得到了班子成员的集体拥护。
2004年9月,“裕华”在珠晖区人才劳动力市场,举办了一次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这在当时开了湖南乃至全国的先河,招聘会专聘残疾人,而且家庭贫困者优先。
刘常松、刘建军亲自带队招聘,一天招收了40多人。
随着残疾职工的增加,刘常松对残疾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更深的感情。因此,特别留意残疾人的困境。
2004年10月,刘常松从衡阳媒体看到有关残疾人肖建凡家庭生活困难、女儿到龄却未上学的报道后,当天上午就找到肖建凡家,不仅送上了1000元钱,而且决定招聘肖建凡到厂里去工作。目睹这一切,年过80的肖父,泪如雨下。
如今,肖建凡在“裕华”当起了机修工,工资能拿到每月1000多元,女儿在刘常松的关心下已入学。
刘常松对残疾人的关心,在衡阳已经有了知名度。因此,就有不少人向他“举荐”残疾人。
2006年7月26日,衡阳都市频道一位记者告诉刘常松一个信息:衡阳市蒸湘区呆鹰岭镇有一位残疾人叫肖高水,生活很困难,经常两天吃一顿饭,几次自杀未遂。刘常松听到后,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亲自开车前往呆鹰岭镇,找到肖高水。40岁的肖高水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平时拄双拐才能行走,一个人住在一个破旧的厂房里。
刘常松立即从口袋中拿出全部的1000元钱, 让他去买些基本生活用品,并告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