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动态变迁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以及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不同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的差异(李嘉图模型)或固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国家之间技术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应该越大,如果两个国家的差异很小,它们之间的贸易量就会比较小。也就是说,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但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工业国家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逐渐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例如,美国每年要出口大量的汽车,但同时又从日本、德国、韩国等地大量进口汽车。这种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被称之为“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经济学家通常使用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简称IIT)来测度一个产业的行业内贸易程度。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IIT = 1 – |X - M| /( X + M) 其中X和M分别代表一个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价值和进口价值。IIT的值介于0到1之间,如果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那么,IIT=0,即不存在行业内贸易。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指数(%) 总体来说,从1970年到1999年将近30年内,各国的行业内贸易指数都有很大幅度的上升,且发展中国家上升的幅度更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由此可见,随着一国经济的增长,行业内贸易也不断增加。这种“行业内贸易”在许多国家都超过其贸易总额的50%以上。行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在五十年代,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到了六十年代以后,这种格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到20世纪末,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接近全球贸易的50%(1999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的48.4%,而出口则占全球总出口的46.9%),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 各工业国家与其它工业国家贸易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当代贸易发展中的第三个重要现象是世界市场上主要出口国的领先或主导位置在不断变化。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其他国家不得不从这些国家进口。然而,战后这种产业领先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 国际贸易中的这些新现象立即引起了对传统贸易理论,尤其是对H-O理论的挑战:这种新的贸易倾向显然是不能用“资源禀赋”来解释的,因为发达国家的资源比例是相似的,都属于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而同类工业产品的生产技术更具有相似的要素密集性。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的要素充裕国家间进行呢? 尽管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人均资本在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相比,仍是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国际贸易实践中发生的这些现象,需要用新的理论来做出解释。20世纪60年代以来,围绕战后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经济学家们提出来一些新的学说,并逐渐形成了与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不同的当代国际贸易理论。这些理论包括默瑞·坎姆(Murray C.Kemp)和保罗·克鲁格曼(Paul P.Krugman)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弗农的“产品周期” 学说,林德的“需求变动”理论等。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 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经济理论,他们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他们关于贸易的解释和讨论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但是,纵观战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国际贸易的现实离完全竞争的假设已经越来越远了。 首先我们来看各行业的商品结构。一般来说,初级产业中的产品基本是同质的。 但是,从制造品来看,大多数产品则是同类不同质,经济学家称为差异产品。 其次,我们再来看各国制造品生产者的规模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院领先学科报告.ppt
-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4).ppt
- 辣阿婆香辣涮活动推广案 第一组.ppt
- 学习情境六:散客导游服务程序.ppt
- uint 9 外贸函电精品课程课件.ppt
- 建筑装饰制图与CAD.ppt
- 等性与非等性方差,光谱的模拟,Monte Carlo数字模拟.ppt
-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ppt
- 6章-并行接口3讲.ppt
- 九年级数学物体的三视图21.ppt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