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瞬间永恒 楷模典范
瞬间的永恒 楷模的典范
一直想去看望侯波老师,但实在太忙,直到今年春节前才实现这一愿望。老伴走后她很悲痛,神情一直很忧郁,看现在的样子平静很多。她老人家是山西夏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专职摄影长达12年,后调入新华社。她的爱人徐肖冰,浙江桐乡人。参加革命后。从事新闻记录电影与摄影创作。荣获“斯大林奖金”一等奖、“朝鲜政府二级国旗勋章”、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副主席等。
经典照片的诞生
在“摄影伉俪”侯波、徐肖冰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张放大了的照片:侯波、徐肖冰夫妇俩与毛泽东在香山的合影。照片上的侯波文静、娴熟、恬静、漂亮,那双清澈的大眼睛含情脉脉,显得聪颖灵慧;她的爱人徐肖冰帅气丽潇洒、干练而智慧,真是郎才女貌,女才男德!
“这张照片摄于1949年5月。”候波指着客厅的照片说,“那时,毛主席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休息、办公并接见国内外的一些客人。一天,我接到任务,去香山协助徐肖冰完成主席接见外宾的摄影任务。那时我的工作单位还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但中央有任务就来电话通知,常常是背上照相机就走。会见结束后。侯波收拾机器正准备离开,这时,主席回过身来招呼他们坐下。”
毛主席在延安时就认识徐肖冰,得知侯波是徐肖冰的爱人,而且也是从延安出来的,饶有兴致地问侯波是哪里人。侯波回答说山西夏县。“山西可是个好地方,关云长就是夏县人。陈赓在你家乡打了好几个大胜仗呢!”主席的话把大家都逗得笑起来了。
这是侯波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见到毛主席,心里本来有点紧张。没想到主席那么平易近人。而且说话这么幽默。这么随和。她一下子轻松起来。但想到不能多占用主席的时间,侯波起身向主席告辞,可她的心里总感到与主席的见面不应就这样结束。
果然,主席站起身说:“来,咱们一起照个合影吧。”于是,与侯波他们同来的新华社记者陈正清举起了照相机,侯波、徐肖冰在主席身边一左一右站好。这时主席发话了:“不行,不能这样站,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存中间。”不由分说,主席站到了侯波的左边。陈正清按下快门,这张珍贵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在侯波的摄影生涯中,最让她永远铭刻于心的是开国大典这一天。作为惟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共和国开国大典拍摄的女摄影师,侯波拍下了毛泽东存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成立的那令人激动的一瞬间,给后世留下了永恒的经典画面。
当时她端着只能装12张底片的120型照相机,为了抓住好的镜头,她冒着危险卧在天安门城楼琉璃瓦而上。“那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站在天安门的前廊上,离前面的护栏不远。为了能拍到他们的正面,我只好将身体伸到护栏外面。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刹那间,我的快门同时按下。这时,我感到身体一晃,差一点掉下去。周总理看到了,忙用手拽住我的衣角,等拍完后,发现总理还拽着我的衣角。”说着,侯波取出开国大典的那张照片,照片上主席正对着扩音器大声宣告,十分传神、真实。
改换姓名随革命
侯波出生时,爷爷给她取名阎千金。按老百姓的说法,一个女孩就是一千金。后来,她上中条山参加革命队伍时,当时在中条山工作,解放后曾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的孙雨亭给她改名阎锋。再后来到了延安,保安处周兴处长为了去掉侯波身上的那种女孩子气,就让她叫了侯波这样一个男孩子的名字。“没想到这一叫竟叫了一辈子,到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我的真实姓名。”
候波的爷爷虽然没念过书,但他对读书人很是尊敬,所以想尽办法供养后代上学。侯波六七岁时,就跟着当教师的姑姑去离家30多罩外的学校念书,这个家虽然贫寒,但家人和睦,日子也还过得苦中有乐,直到侯波在太原一个矿上出苦力的父亲,因联合工友跟长期拖欠工人工资的资本家进行斗争被暗害后,全家人一下子陷入了穷苦的泥沼。
悲伤不已的爷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后来,奶奶瞎了,母亲也病倒了。那时,日本鬼子已打到了太原,经常看到有逃难的人群从村子旁边经过。一天,一个女同学跑来通知侯波到村外的庙里集合,同学们纷纷说,日本鬼子要打过来了,咱们不能当亡国奴,咱们应该去中条山找抗日游击队,为抗日出力。
回到家,侯波告诉了奶奶,奶奶二话没说,摸索出一个小布包,里面裹着四块银元。奶奶说:“孩子,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就这样,侯波怀揣四块银元,投奔了中条山革命队伍。不久,她被分配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开始在安吴堡西北青年战时训练班学习,由于她表现得积极、好学、上进,14岁时,面对着鲜红的党旗,侯波高举起右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存青训班学习几个月后,侯波来到延安,先是读边区中学,后又进了延安女子大学,先后上了7年学。当时许多中央领导都在延安大学讲过课,侯波对延安大学的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