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共思想教育工作失策
苏共思想教育工作的失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联剧变,自有多方面的原因。就意识形态方面来说,苏共思想教育工作的失策,导致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从意识形态迷茫,滑落到理想信念崩溃,无疑是剧变的思想根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共领导已经注意到青年一代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并且不惜人力、物力,加大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无奈苏共中央无视客观世界的变化,一味简单化地、教条主义地强行灌输。加上苏共自身的渐次蜕化,以致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适得其反。
苏共中央按照勃列日涅夫“不应吝惜钱财、时间和其他手段”的指示,大规模印刷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现领导人的著作,对青年一代实行政治思想工作。
1970年代后期,勃列日涅夫的3篇回忆录发表了,苏共中央为此制造了很大的声势。
1978年第2期《新世界》杂志发表勃列日涅夫的回忆录《小地》,这是勃列日涅夫对参加卫国战争的经历的回忆。《小地》发表后,《真理报》、《消息报》、《红星报》、《文学报》等各大报刊均发表书评,要求青年一代学习这一“伟大作品”,从中吸取“苏维埃英雄主义”。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的党组织,连续组织报告会,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乌斯季诺夫(苏联国防部长)、格里申(莫斯科市委书记),都亲自主持报告会,号召全国、全党研读《小地》。
1978年第5期《新世界》杂志,刊登了勃列日涅夫的第二篇回忆录《复兴》,这是作者对1946、1947年任扎波罗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时工作的回忆。1978年5月6日,《真理报》为《复兴》的刊出而发表评论文章,赞美道“扎波罗热州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乌克兰的两个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起来的州岂只是把勃列日涅夫作为是恢复者,而是看作神奇的恢复者。”评论称《复兴》为“政治谋略的教科书”。苏共中央候补委员、《文学报》主编恰科夫斯基在《真理报》上撰文说“我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共37页的作品。我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复兴》非同寻常的感染力空间何在?”又自问自答曰“诗!”“这首创造性诗篇气势磅礴,犹如奔腾的激流???从这部回忆录中直泻而下。”
《新世界》杂志1978年第11期,刊登了勃列日涅夫的第三篇回忆录《垦荒》,这是作者对1955年任哈萨克共和国中央第一书记时开展垦荒工作的回忆。苏联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夫在《真理报》上撰文说:“《垦荒》和作者的前两部回忆录一起构成了三部曲和有独特风格的三幅画卷。对我们来说,珍贵而重要的不仅是使我们回忆起不久前的英雄历史,而且(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是苏联人代代相传的生活教科书。”
马克思列宁主义、勃列日涅夫以及苏共当时的领导人的著作,出版、印刷得实在太多了,充塞苏联全国的图书市场而销不出去。直到戈尔巴乔夫当政的1986年,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出版、印刷和发行委员会向苏共中央报告:该委员会及苏联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社、军事出版社、苏联科学院出版社系统中,仍积压着1969年―1983年间出版的勃列日涅夫和其他党政领导人的著作共221部、321.9万余册。其中勃列日涅夫的著作有166部、277.9万册。除此之外积压的还有127.6万册苏共纲领;1049种、75.69万册用各民族文字出版的苏共领导人著作;70万幅勃列日涅夫标准像;13万幅安德罗波夫标准像;17万幅契尔年科标准像;大量带有上述已故领导人画像的宣传画和画册。该报告请示“售出这些出版物看来已不可能。上述出版物将统统作废纸处理。”苏共中央无奈地同意了这份报告。
除了大量出版马列主义和苏共当时的领导人的著作之外,苏共中央还增办、出版大量新的报刊去充塞和占领宣传舆论阵地,不留死角。上世纪70年代上半期,全苏增办了400多种新报纸、113种新杂志。这么多新增的报刊,除极少数是适应科技新发展和形势变化而增办的专业性报刊之外,绝大多数是政治宣传性报刊。
勃列日涅夫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关注,苏共中央在这方面的这些努力,并没有挽回苏联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所出现的颓势,也没有挽回青年一代理想信念的崩溃。
苏共全力打造意识形态,尤其突出宣传勃列日涅夫但遭受冷落的境况说明,意识形态应是和风细雨的,而不宜用急风暴雨般的形式,急于求成往往欲速而不达。现实是,苏联百姓已基本上不相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普遍信仰宗教。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不无忧虑地向苏共中央报告:“对大学生来说,尽管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与党格格不入的状况却是共同的。党对他们来说已不是最光明、最先进的东西的化身。”大学生们认为:“现阶段的党是升官发财方便的跳板,但绝不是按照思想观点而联合起来的最优秀分子的组织。”
直接面对青年一代的基层党委,不仅不能成为凝聚青年一代的核心,有的竟成为他们嘲弄的对象。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一份给苏共中央的报告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