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情感教学尝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堂中情感教学尝试

语文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75-01   摘要:时代又呼唤着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理想、志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执着勇敢、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乐观的人生态度。创设情感课堂气氛,用高度的热情激发感染学生,以情育人。      关键词:课标 人文 情感 创设气氛 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现行语文教学中,有些学校和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影响,片面强调语文工具性一面,忽视人文性一面,致使受教育者往往出现意志薄弱、心胸狭窄、自私自我、交流困难等人格缺陷。而时代又呼唤着人文精神,针对这一矛盾,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走出困境呢?   我采取的办法是自始至终用情感教学,在学生学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进而培养人文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1 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中许多选文洋溢着人文情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有意识地挖掘其情感因素,就可以收到寓“教”于“乐”,达到以情动人,培养人文精神的教学效果。   1.1 对学生进行理想、志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今日益物欲化了的环境中,青少年极易迷失自己,追求物质享受,失去高尚志趣。我们引导学生透过作品看作者,如鲁迅的小说《故乡》、《阿Q正传》、《药》、《一件小事》、《孔乙己》无不贯穿着他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的关注。鲁迅一生是为国家民族命运奋斗的一生,他抛弃了个人际遇与恩怨,将自己人生与社会相连,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崇高的、伟大的。象《荷塘月色》表达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取向……都在昭示学生壮丽的人生应与集体、国家、社会相连。   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常常彰显作者??主人公的价值观、人生观,我们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仅使他们了解时代,解读作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作品及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养料,扩大自己的人生境界,培养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   1.2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执着勇敢、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乐观的人生态度。   如屈原的《离骚》、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及司马迁、曹雪芹等的作品多是人生遭到重太挫折、打击后的呕心沥血之作,或抒抑郁不平之气,或表矢志不渝的决心,体现了对理想的执着,不向环境和命运屈服、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   1.3 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美育渗透,陶冶其情操。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集古今中外文学之精髓,以美的形式,善的内容,传达出作家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其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观察美、感悟美、品位美,以情感“美”滋润学生心灵。例如《我的空中楼阁》所展示的自然美,《最后的常春藤叶》所展现的情感之美、静美、壮美,都会唤起读者沉睡的情感,起到很好的美育作用。      2 创设情感课堂气氛,用高度的热情激发感染学生,以情育人   2.1 注重诵读,以声传情,体验情感。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而叶老提倡的“美读”意即读出作品的兴味,传达出作者的感情,最终使学生与作者心灵相感相通。因此,朗读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声音的速度,轻重韵律节奏;而更要强调的是这种“美读”使学生由声入手,以声传情,在音韵美的感受中受到点点滴滴的熏陶。根据课文不同体裁,不同特点,朗读也要“因材施教”。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蕴涵着对托尔斯泰的思念追悼之情,在诵读时表现出沉痛、悲威、低回缠绵的情调,甚至热泪盈眶,使与课文相应的情感在教室里弥漫开来,那学生心灵必将得到陶冶而渐趋纯真。   2.2 以景触情,引入意境,引起情感共鸣。   所谓意境,是蕴涵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是作者的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凝聚和升华,因此,教学中,利用直观图画,或多媒体手段,从已经昀讲授与鉴赏入手,引导学生感悟那种实实在在的美,将作品意境与现代学生情感体验沟通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情感。例如:小说《荷花淀》主人公水生嫂就是在作者精心构置的特别意境中出场的:新荷幽香,月色茫茫,清雾袅袅,微风拂面,这样诗情画意的描写很快就使学生融情于景爱不释手了,但很少有人能体味出这景与景中人的关连之处,适时提问“你到过荷花淀吗?” “荷花淀有什么?”、“你家在哪里希望怎样?能用五彩笔描绘吗?”、引导学生去读、去领会,渐入佳境,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出荷花淀插图,使他们悟出景美人更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