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县”字词义考释
“县”字词义考释-汉语言文学
“县”字词义考释
刘 影 冯亚坤
摘 要:“县”字当今的词义通常指最基本的“行政区划单位”。古汉语中的“县”假借为“寰”,通“悬”,通常用作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县”字逐渐被引申并确定为一种“行政区划单位”,这一含义的确定历经了三个阶段。对“县”进行考释不仅可以了解“县”字的语义演变,而且可以揭示其背后隐含的国家体制、国家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县” 词义 发展变迁
在政治、文化背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一些汉字的词义也相应地发生嬗变,逐渐成为目前我们所熟悉的较为固定的含义。对“县”字词义的变化过程进行梳理,不仅可以厘清其词义的源头、变化原因、变化历程,也可以从看似细微实则深刻的词义变化中,揭示国家政治制度的改变。要想厘清“县”字词义的变化过程,首先需要了解它的本义。
“县”字的本义有两个:一个作动词,通“悬”,读“xuán”;另一个作名词,通“寰”,读“xiàn”。
①系挂
(1)县,系也。从系,持县。(《说文》)
(2)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诗·魏风·伐檀》)
其他还有“县令”(“高悬的命令”,即“高名”“虚名”),这与以后的用法也不同,后世用以指称官位,“县车”(“悬挂缰绳,停放车子不用”,比喻退隐不再出仕。此外, “ 县车” 还指“ 黄昏前的一段时间”)。
②维系;拴系;系联
(3)夏屋宫驾,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县联”,指“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
(4)庶人县封,葬不为雨址。(《礼记·王制》)
(5)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禁藏》)
③揭示;颁立
(6)夫县法以诱民,使之陷阱,孰积於此。(《汉书·食货志》)
“县法”,古代指“公布法令”。公布的法令都悬挂在楼下,以便让民众都能看到,因此“县法”的意思是“颁布法令”。
④称量;衡量
(7)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荀子·强国》)
县石:称石头的重量。
县轻重:权衡利弊。
⑤古称悬挂的乐器
(8)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周礼·小胥》
这里的“乐县”指的是“钟磬”之类的乐器,类似的还有“县垂”“县兴”以及“县磬”等。
⑥秤锤
(9)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礼记·经解》)
这里的“衡县”指秤锤。
⑦远,悬殊,距离
(10)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史记·高祖本纪》)
(11)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庄子·大宗师》
(12)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荀子·天论》)
类似用法还有“县隔”(相隔很远或相差很大,通“悬隔”),“县久”(时间长),“县远”(距离远,悬殊)。
⑧悬赏,赏赐
(13)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史记·刺客列传》)
⑨祭名
(14)其祠礼:毛,太宰之具,县以吉玉(《山海经·中山经》)
前文提到,随着隶书中将,“县”所包含的“悬挂”义就逐渐消失了。它所引申出来的词义如:“系、揭示、颁布、称量、衡量、指代乐器、秤锤”等也逐渐地消失了,代替“县”表示这些词义的是“悬”字。
其次,“县”通“寰”,为名词,意思是“广大的地域”。“县”字现今词义“一种国家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引申、变化而来的。其词义的变化过程如下。
《集韵·霰韵》:“寰,王者畿内也。通作县。”《玉篇·宀部》:“寰,王者封畿内县也。”在这里,“寰”或者“县”的意思是指“首都所在之地且包含周围千里以内”,意思等同于“王畿”。《礼记·王制》:“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关于“县内”,儒家学派的解释是:“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清代顾炎武《日知录》:“王畿谓之县,五鄙亦谓之县。”此处的“县”指代“天下”,由此产生的一些称谓与现今意思有所不同。如“县官”是“天子”的别称;“县主”是皇族女子的封号。到了汉代,“县主”变成“县公主”。“县”类似词义的记载也见于范宁《集解》和陆德明《经典释文》等。这一时期的“县”代表的是天子所在的中心城邑的周边地区,仅仅是天子所在地与其他人所居地的区分,并不是一级行政单位。
春秋前期, “ 县” 所指范围扩大, 不再代表“ 王畿”,而是国都以外地区的泛称,是“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