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转改”如何常态化
“走转改”如何常态化-新闻学
“走转改”如何常态化
——以湖北日报《记者驻(医)院观察》系列报道为例
龙 华 陈 屿 熊邦红
近年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湖北日报不仅作出了记者蹲点制度,年初在报上公布上至总编辑、下到编辑记者联系点的县市乡镇、单位,而且常年开设“记者走基层”等多种形式的栏目,让记者身人、心入“抓活鱼”,让社会、读者与编辑部共同督促检查“走转改”实际效果。
激发新状态,才能实现新作为。“走转改”如何深下去?如何形成“走成常态、转变状态、改进语态”的新局面?这里以湖北日报去年6月起开始推出《医院里的那些事·记者驻(医)院观察》系列报道为例,探究一下记者“走转改”如何在“深化”上下功夫。
常态化从走基层到深入基层
采访活动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有的记者下去了,可在采访单位的办公室听下汇报、看下材料,就打道回府写稿,“葫芦瓢掉在水井里,下去了还在漂”。写出的稿缺乏新鲜感、没有泥土香、读着无味道。这就是“走转改”上还不同程度存在的浮漂、浮躁、浮浅现象。
人的生老病痛,健康长寿是民生大事。医疗领域的报道关切民生,为读者瞩目。湖北有公立医院449家、民营医院322家,其中武汉市176家医院,湖北正在努力打造全国中部医疗高地。医疗战线是各家新闻媒体追逐挖掘的新闻富矿区。作为分跑医疗战线的记者,虽然常在医院跑,如何深入进去,更真切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医护人员的呼声,医改的潮声?
2015年6月3日湖北日报社会新闻中心推出《医院里的那些事·记者驻(医)院观察》栏目,开栏语说:“医改脚步正在稳健前行,方向和终极目标是切实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两大顽疾。改革探索的道路上,有喜有忧,有交锋有融合,医改不断催生医疗行业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诊疗与健康越来越关切,因此,医院里的那些事儿,不仅牵动万千百姓,更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分跑医疗战线的记者,常在医院跑,为了更真切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医护人员的呼声、医改的潮声,从今天起,我们推出“医院里的那些事儿·记者驻院观察”专栏,捕捉医药行业新动向,服务百姓就医新需求,观察改革发展新路径,为您揭示各种医改、医患、医疗等现象背后的新闻。要求记者深入医院各个层级,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报道医药行业新动向,服务百姓就医新需求,观察改革发展新路径,揭示各种医改、医患、医疗等现象背后的新闻。”
栏目以《药价全面放开药房波澜不惊》为题,推出首篇报道,到2016年2月,已发稿26篇。这些稿件写的多是众所不知、少知的医院那些事,有的属是独家报道。有读者尤其是病友反映,非常乐见读这些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新闻和新闻背后的故事。
记者李玉麟通过在急诊室陪孩子打针,发现一个现象:《孩子就诊,全家一齐上阵;老人看病,鲜有子女陪伴——一老一小,看病陪诊反差大》稿。面对读者、同行对此稿叫好声,她说: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变就是新闻源。只有走进深层,才能观察到事情的真实;只有触动百姓心里,才能抓住读者心灵。事实证明,越接近、越真实,越贴近、越出彩:“脚底板下出文章”的箴言再得应验。
“没有下到一定的深度,就看不见水深处的美丽”。走基层也应当走到“最后一公里”,让“基层”画卷更立体、完整;要下大力解决“沙滩流水不到头”的问题。
常态化 从带着感情转到转出感情来
有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谈转变作风时,报社领导经常说:好的新闻作品,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往往饱含着真情实感的文字,打动与感染受众,让读者在阅读中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找到行动与情感的共鸣点。总编辑要求记者带着感情转,即对采访对象尊重、理解、包容,以情相待。在讨论、实践过程中,参与这个栏目采访的7位记者深有体会:采访作风转变,不仅要带着感情转,还得看是否转出感情来,要做到记者与采访对象情感相通,作品与读者情感相染。
如《看一段医学铭言如何被践行——走近武汉市第三医院中医科》一文中的描述,时时系患者,处处动真情,字字疗病人,句句暖人心:
时下,当一些患者还在抱怨去医院“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时,武汉市三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江波却打开“话匣子”,坚持每天和患者聊3个小时。
“您今天心情好些没?”“昨晚睡得怎么样?”“吃个水果吧,我帮您削皮!”这是江波每天必做的“功课”。她粗略一算,10余年来,总时长1万余小时,若折算成天数,有400多个整天。
江波将这种医患互动称之为“话疗”。“中医科主要是老年患者,他们记忆力不好,耳朵不利索,需要医生反复叮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CT 2112-2012 塑料防护排水板.建材建工行业标准.pdf VIP
- 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pdf VIP
- 某企业设备机长负责制.docx VIP
-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解读.pptx
- 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pdf
- 最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win7---2010汇编.doc VIP
- 【新教材】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认识地球》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JIS-H5302-2006铝合金压铸件(中文).pdf VIP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pdf VIP
- MEGMEET麦格米特MC160增强型系列PLC随机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