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课堂互动系列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原君》.pptVIP

2013届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课堂互动系列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原君》.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课堂互动系列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原君》

【赏评】 一盏煤油灯,诉说着三代人坚硬的岁月,诉说着他们对苦难生命的守候。这盏灯,维系着三代人的亲情,抒写着他们对生命的困惑和理解。这篇文章感情真挚,文笔秀美,句句催人泪下。阅读本文,如慢慢品一壶好茶,一边品,一边看着茶叶起舞,看着香气缭绕,那种感觉是极细微的;又如慢慢听一个高贵的女子轻轻吟诵,一张嘴,一挑眉,一抹眼,一抬手……那神态,那气质,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享受。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 2.资料链接 《明夷待访录》诞生于______之际,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本书计有《_______》、《原臣》、《原法》等21篇。黄宗羲主张君主开明立宪制,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 明清 原君 八、整体预知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如何理解“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至“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这段文字? 【提示】 本段从一开始便指明,古代的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因为那时的君主一心为百姓的利益着想,为天下人兴利除害,自己勤劳万分,却不享丝毫利益,这不是只有父母的爱才能达到的程度吗?这不是像天那样润泽万物,却不求丝毫回报那样伟大吗? 而现在的人仇恨自己的君主也在情理之中,因为现在的君主把天下当作自己的,让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尝妻离子散之苦。随之,作者笔锋一转,直斥那些迂腐不堪的、做事行为规规矩矩的小儒。“小儒”们以“君君臣臣”的关系为天下的大伦,他们死守这个伦理,竟然认为一个君主再残暴也是君主,也应该尊如父、尊如天。这些小儒的荒谬学说正好给了君主一个好借口,把自己比作父、比作天,阻止别人对自己的产业进行窥伺。 2.以第二段为例,谈谈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提示】 第二段开头,指出“后世为人君者”对待君位的观点态度与古人截然相反之后,作者先道出他们的“家天下”的错误思想:他们以为天下的权和利“尽归于己”,他们“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他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接着进一步指出,由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必然是残暴的:“屠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奉我”“一人之产业”,“一人之淫乐“,并“视为当然”。 又在此基础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论证由思想表现之因到行为特征之果,再到概括实质,有如层层剥笋,直达中心,使君主专制的罪恶暴露无遗,真乃一语中的,振聋发聩,论证有力。 3.文章是如何批驳“小儒”关于君主“如父如天”的谬论的? 【名师点拨】 托古论今、古今对比,先以古时人们对其君的爱戴开头,“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人对君主则“视之如寇雠,名之如独夫”。两相对比,十分鲜明地揭示出后世君主狰狞贪暴的面目。 以此批驳了“小儒”旨在维护今之君主专制的荒谬言论,肯定人们对专制君主“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是合理的,打破了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一维系封建专制统治的传统伦理观念,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 4.作者在本文阐明自己的观点时选取了哪些事例?其作用何在? 【名师点拨】 文章引经据典,征用史实,论据十分充分,这些例证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为了打破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观念,作者选取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这一愚忠典型来加以批驳,并以汤武之贤、桀纣之暴为依据,孟子的名言为印证,这就造成举一见三、纵横捭阖的气势,十分有理有力。 引布衣皇帝刘邦的话来披露君主“逐私利”、“家天下”的本质,用崇祯失国、杀女、自缢的史实来佐证君主难以逃脱“血肉崩溃”的惨痛下场,也都收到了点睛传神、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论据的充分、典型,不仅使论点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而且使文章血肉丰满,增强了形象性和感染力。 [细剖·深析] [楼主] 根据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找出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沙发] 文章最后一段是从君主自身和利害关系进行剖析,指出君主们视天下为私产,结果只能导致一幕幕不是自身被杀、就是祸及子孙的“血肉崩溃”的惨剧,而要避免这种惨祸,就必须明乎为君的职分。 [板凳]  这篇文章作者继承并发展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把君主降低到“一人一姓”,以至可以推翻的地位,不仅在当时是石破天惊之见,而且开启了以后资产阶级思潮的先河,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产生过深远影响。 [三楼]  作者颂扬三代以前的君主是“托古”。托古不是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参照物,为论今提供了立论的依据,意在用托古之箭来射论今之的。这样,“古之人君”与“今之人君”的反复对照,就成为全文的基本论证方法,并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 写作素材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