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人旅行如何防暑降温
古人旅行如何防暑降温-旅游管理
古人旅行如何防暑降温
文/刘绍义 团子
每到酷暑,古代人也是想方设法防暑降温的。
这些传统的消暑方法虽然跟现在的空调、冰柜等所制造出来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巧妙利用自然之物的奇思妙想和积极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恐怕也是今天的人们所难以达到的。
利用自然的奇思妙想
古人爱玩,尤其爱在自然山水中嬉戏,大人和孩子常在一起游泳、戏水。明代李时珍指出,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而暑天气候炎热,往往使人烦闷、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钓鱼是不错的选择。
唐代诗人刘禹锡喜欢在近水处纳凉,他有诗句曰:“千竿竹翠数莲红,水田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北宋词人秦观说:“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有水的地方就有细风,有树的地方就有阴凉。古人常能在炎夏轻易找到凉爽的去处。
唐代还有供人消暑的凉屋。它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凉屋既绿色又环保,只是普通百姓很难享受到。而老百姓营造阴凉之法也是五彩斑斓的,譬如屋檐前挂帘子,院子里搭凉棚,屋子里放竹床、竹凳,床头上放石枕或玉枕等。
明清以来,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吃莲子汤。莲子性味甘平,具有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能养神益脾。在清朝宫廷中,消暑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清凉爽口。
凉茶:防暑法宝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红茶、绿茶、加多宝、王老吉了,只不过那时不叫这些名字,分别叫做“茶饮剂”、“熟水”、“暑汤”和“代茶饮”等。顾名思义,“熟水”就是做熟的水、烧开的水,只不过这些烧开的水里加了一些茶或者中药,“茶饮剂”、“代茶饮”与熟水大同小异,都与今天的饮料没有什么两样了。
“熟水”一词,最早产生于宋代,宋代陈直的养生学专著《寿亲养老书》中,就有“熟水”一章,专门讲解各种中药熟水的制作方法,这些制作熟水的中药,大都气味芳香、甘甜,含有成分不同的植物挥发油。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曾经写过一篇含有中药豆蔻熟水的美词,其中就有“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之句。这里的“豆蔻熟水”,就是治疗暑湿困脾之类疾病的著名饮料。
当然,在宋代,前三种饮料还数不上豆蔻熟水,因为根据史料记载,被翰林院评为一二三名的饮料分别是:紫苏熟水、沉香熟水和麦冬熟水,荣获第一的紫苏熟水,不但能下胸膈滞气,而且芬芳宜人,所以很受宋人青睐。李清照之所以用豆蔻熟水,并不是她喝不起前三种饮料,是因为她在七八月份的雨季,患了暑湿困脾一类的疾病,豆蔻有化湿行气、暖胃消滞的作用,所以她就用豆蔻熟水来调养身体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熟水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不但熟水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功效也越来越好,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熟水中的中药由单方变成了复方,一种饮料已经由一种中药变成多种中药配伍了。明代文学家、养生学家高濂在他的《养生八笺?饮服食笺》中,就记载了12种常见的熟水配制方法,其中的豆蔻熟水也由过去单一的豆蔻变成了豆蔻、甘草、石菖蒲三种中药相互配伍。不仅如此,他还把各种中药的用量以及配制方法,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后人在制作饮料时获益匪浅,受到了不少启发。
到了明代,入茶的中药越来越多,顾元庆就在自己的《茶谱》中说过:“木樨、茉莉、玫瑰、栀子、蔷薇均可入药。”这些中药,不仅在明代可以泡茶,在今天,我们依然冲茶服之,它们清香可口不说,还都具有理气、清火、宽胸、解暑、利湿、安神、健脾、开胃等功效,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饮料,大家不妨常饮之。
清代就更不用说了,“熟水”真是五花八门,难以言表。大家比较熟悉的《红楼梦》中,就有多处描写皇宫与王府夏日饮用熟水的场景。清宫医案在记录慈禧、光绪诊病用药的处方时,也记录了多个“平肝清热、理气代茶饮”的处方。比如以甘菊、霜叶、鲜芦根、橘红、炒枳壳等中药,煎后服用,不但能明目、消食,还能化痰、消暑,是一个不错的“代茶饮方”。当然,此类的“代茶饮”,不仅宫廷有,民间也有,《京都风俗志》就说得非常明白,它说在伏天有人喝冰水,吃冰食,有人煎熬紫苏叶、藿叶与甘草等的药汤,称为暑汤,并在街市中出售。这说明清代的冰镇饮料已经走上街头,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古人也吃冰镇食品
天气越来越热,冰激凌等冷冻冰镇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没有电器、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是怎样吃到冰冻食品的呢?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我国就有了储藏食品的“冰鉴”了,《周礼》中就有冰鉴储藏食品的记载:“祭祀供冰鉴。”冰鉴,其实就是古代的冰箱,是用所凿的冰块制作的,样子就像现在的瓮,古人把各种熟食或者酒水放在里面冷藏,效果跟现在的冰箱差不多。《礼记?月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