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词类后缀“手”的语法化动因与机制研究
名词类后缀“手”的语法化动因与机制研究-汉语言文学
名词类后缀“手”的语法化动因与机制研究
摘 要:名词类后缀“手”由表示“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到表示“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经历了一个虚化的历程。本文从“手”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动因和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增益。
关键词 :类后缀 “手” 语法化 动因 机制
一、引言
词缀是从西方语言学引进的概念,从语言类型看,汉语属于孤立语,与印欧语比较起来,缺乏丰富的形态变化,构词以复合法为主,词根与词缀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占词语总数的比例小。但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除了“子、儿、头”这些典型的名词后缀外,汉语中又出现了一批构词能力强,语义有所虚化的黏着语素,如“手、迷、员、坛、生、家、门、度、圈”等,是介于汉语实词语素和典型词缀之间的一类动态发展中的构词成分,也就是语法学者所谓的类词缀。本文以“手”为例,从语法化的视角,梳理其语义由“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到“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的演变历程,并指出其语法化过程中的动因和机制。
二、名词类后缀“手”的语法化过程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没有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或者一个不太虚的语法成分变成更虚的语法成分这样的过程或现象。名词类后缀“手”的语法化现象属于前一种情况,简要梳理如下。
(一)作名词,本义指人体上肢腕以下持物的部分
“手”是象形字,《说文·手部》:“手,拳也。”段玉裁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手”的本义用法从先秦开始比比皆是。如:
(1)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诗·邶风·简兮》)
(2)公遽见之,执其手,曰:“余知而无罪也,入,复而所。”(《左传·昭公》)
(3)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礼记·大学》)
(二)作动词,表示手的动作
从“手”的执物功能引申出动作意义,从先秦两汉开始沿用。
1.拿着、执持
(4)武王乃手大白以麾诸侯,诸侯毕拜,遂揖之。(《逸周书·克殷》)
(5)其在贝州,其刺史不悦于民,将去官,民相率讙哗,手瓦石,胥其出,击之。(唐·韩愈《故贝州司法参军李君墓志铭》)
(6)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履,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击杀
(7)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壄羊。(《汉书·司马相如传》)
(8)子在,吾忧而不手;子亡,吾手而不忧也。(《后汉书·郅恽传》)
3.取、拿
(9)宾载手仇,室人入又。(《诗·小雅·宾之初筵》)
(10)此境绝不可不志,即手泉研石各题诗。(元·刘祁《归潜志》)
(三)作名词,指某个行业或某种技术中居某种地位的人
这种以“手”代人的用例在汉代的有关典籍中已经出现。如:
(11)东平王苍到国,病,诏遣太医丞将高手医视病。(《续汉书》)
(12)朝廷遣中使太医高手,膳羞络绎。(《汉官仪卷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手”代人的双音节词用例大大增加,出现了“名手、巧手、能手、快手、射手”等一大批用“X手”来表示从事某一行业或者擅长某种技能的人的用法。如:
(13)季舒大好医术,天保中,于徙所无事。更锐意研精,遂为名手,多所全济。(《北齐书·卷三九》)
(14)明宝启太宗,使回募江西楚人,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隋唐五代到宋,以“手”指代人的用法已日臻成熟,“X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组合,如“画手、乐手、诗手、丹青手、炮手、长枪手、对手”等。例如:
(15)诗手难题画手惭,浅青浓碧叠东南。(《过南城县麻姑山》)
(16)我不是怕他。盖不是对手。(《古尊宿语录》)
(17)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晚望》)
明清之际,“X手”指称某类人的用法达到了顶峰,除了之前已经有的“高手、对手、名手、射手、能手”等使用频率增高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用例,如“棋手、杀手、枪手、扒手、打手、新手”等。例如:
(18)大铳手善能打贼,使狂势少挫,以助杀手之胆。(《练兵实纪》)
(19)带着有十七八个打手,都是横眉竖目。(《彭公案》)
(20)外面刮动风须要留神,设或被风吹去,我的银帐少不得又要另换新手,那时再想你“五分”,只怕不止了。(《镜花缘》)
时至今日,“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已经成了“手”的常用义项之一,“选手、能手、水手、国手、帮手、杀手、凶手、新手、扒手、操盘手、一把手、多面手、拖拉机手”等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活跃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手”已经由表示“人体上肢腕以下持物的部分”这个本义,引申出表示“拿着、击杀、取”的动作义,在此基础上又抽象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