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闻是怎样“炼”成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新闻是怎样“炼”成的

好新闻是怎样“炼”成的-新闻学 好新闻是怎样“炼”成的 黄 宁 黄鹤 人们离不开新闻,时时关注着它:记者每天采写着新闻,而且企盼做出好新闻。诚然,有些好新闻可遇不可求,但回顾自己的采写实践,研读一些好新闻作品,发现好新闻虽然各有不同,但无不是记者用脚跑出来的,用脑思出来的,用心做出来的。 立意,站在制高点 上世纪80年代有一获奖摄影作品,定格的是党的总书记胡耀邦看中国地图的情景,因为拍摄对象身份的显赫,加之拍摄技术质量较高等因素,照片无疑也算成功,但笔者认为,真正提升作品意境,折服苛刻评委,则靠“祖国在我心中”的新闻标题。“祖国在我心中”站上至高点的立意,使照片真正有了“魂”。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但决不能只是机械照搬,它还必须通过对事实的归纳、分析、概括,理头绪、剪枝蔓,使实践的东西上升为理性的,使表象的上升为普遍的。提炼出好的主题,新闻才能具有强烈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长江日报》的获奖评论《老当易壮》,突出“老干部应及时退下来,让中青年干部上去”的主题,正契合当时废除职务终身制的政治大气候,针对性、指导性极强。更妙还在标题上:“老当易壮”由成语“老当益壮”改造得出,“益”,更加之意;“易”替换之意,从“人老更壮”变更为“人老了就要让位给壮者”,简洁幽默,出彩的标题,有效提升了评论的品位。 新闻主题来自客观实际,但它并非就摆在新闻事实表面,一伸手就可以得到,只能狠下苦功,付出艰辛劳动从复杂的新闻事实中去提炼。湖北电台2011年“武汉市45万餐饮业打工者通过谈判涨工资”的消息,作者也体验过提炼主题的艰辛,当然最终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打工者涨工资,人人高兴,但如果单从这一角度确定主题进行报道,虽然也不错,却肯定一般化。深度挖掘,涨工资这一喜事的新意更在于,打工者第一次对自己的工资有了发言权。突出这样的主题,报道才有了新意。 破题,选准切入点 动人的报道,不能总是平铺直叙:精炼的新闻,不会总一层不变地循着时间顺序逐层展开,选准切人点破好题,至关重要,也很有技巧。这方面,美国《华尔街日报》树立了很好的示范:该报记者往往从一个具体的小人物,或者小场景、小细节切入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的主体部分,将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回归到开头的小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这种表现手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故事性强,深受媒介推崇。 第13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就符合这样的要求。它揭示的是经济体制转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医生开“大处方”问题,这是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放在第一位?揭露这一问题很难,难就难在不容易抓到证据。而《武汉晚报》记者巧妙地从一个普通患者的经历切入,抓住连医务人员都说“药开多了”的个例,化解难点,平中有奇,小中见大,揭露了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最终将“大处方”背后的“医药回扣”黑募公之于众,极具指导意义和普遍性,理所当然引起全国媒体高度关注,也促进了问题的一定缓解。 选准切入点,还要求切口要鲜,就是故事切入的地方有着时间的及时性和事实的新鲜感,让受众感受到切口处新鲜的“流汁”。2014年1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写在门板上的“家书”》,报道湘西一个山村丽姐妹的父母,四年前没有和她们商量就外出打工,只在自家门板上留下一封特殊的“家书”。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从两姐妹放寒假在家,听说父母今年要回家过年非常高兴,忙着收拾打扫房间开始的。然后过渡到四年前两姐妹看到父母留在门板上的“家书”的心情,以及当时父母选择泪留“家书”的无奈和对姐妹俩的希望。这个切口的选择让四年前发生的故事有了新闻的缘由,整个故事顺畅地扩展开来,报道令人感动,也让人深思:中国还有多少外出打工族象他们一样把“家书”、把无奈、把牵挂、把泪水写在门板上,写在了内心深处?中国何时才能解决乡村留守这样的社会问题? 取材,突出独特点 1981年3月30日下午2点25分,美国总统里根遇刺,《华盛顿邮报》记者在现场拍下了遇刺全过程。摄影部主任当晚要求刊发系列照片,但该报发行人玛格丽特在审看完记录遇刺经过的系列照片后,只从中选出一张。在这张照片里,里根身中两枪,正被保镖架上汽车,双腿虽进车门,却昂着头,上半身还在车门外。后来,里根对这张照片特别满意,并放成了巨幅照挂在自己的别墅里。因为这张照片表述了这样的意思:里根遇刺却没有倒下,“像总统一样”很坚强。这是取材成功的一个典型范例。 新闻写作中,在主题和结构大体确定后,就是选材取材了。比起其它文体来,新闻的取材尤为

文档评论(0)

ipad0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