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日本“天皇”这一称号出现时期.docVIP

试议日本“天皇”这一称号出现时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议日本“天皇”这一称号出现时期

试议日本“天皇”这一称号出现的时期   摘 要:关于日本“天皇”这一称号的出现时期,中日学者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说法有三个,即圣德太子时期(592-622年)、天武天皇时期(673-686年)和圣武天皇时期(724-748年),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第一种观点。本文作者在对上述观点批驳继承之后,经过分析论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天皇”这一对国君的尊称应出现在公元672年至689年之间。   关键词:圣德太子时期 天武天皇时期 圣武天皇时期 天皇      引言      在和歌森太郎的著作《大王から天皇へ》中,关于日本的“天皇”这一称号,有如下记载:“正如大家所知,天皇这个词在中国的《后汉书》、《史记》、《春秋》等众多古典著作中均有出现,但是依据其出处意思却大不相同。在《后汉书》中‘天皇’有时作为‘天帝’而使用,有时则等同于中国的‘天子’这一概念。阅读《唐书》等著作可知,在《高宗记》中记载着唐朝的高宗皇帝自称‘天皇’。虽然在中国的政治社会中,‘天子’、‘皇帝’也使用过‘天皇’这一称呼,但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具有强调意义的用法。在中国思想中,把“皇”分为天皇、地皇、泰皇或天皇、地皇、人皇三种。在此差序格局中,由于位居最上,而极具神秘的权威性,可以说,具有控制国家乃至宇宙的权威能力的正是‘天皇’。”[1]16这段文字,对“天皇”一词的意思及来历进行了说明,但是就其具体出现时间却没谈及。且在中日史学界,关于日本“天皇”这一国君的称号出现的具体时间说法不一。归纳各种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圣德太子时期(592-622年,此时天皇为推古天皇)、天武天皇时期(673-686年)和圣武天皇时期(724-748年)。其中,圣德太子时期是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但是,笔者认为三种观点都有其不足之处。本文中,笔者欲从史料考证入手,就“天皇”这一对国君的称呼的出现时间,进行具体、准确的论述。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知道在“天皇”出现之前,日本国君的称呼都有哪些。《后汉书?东夷列传》称:“安帝永初元年(106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由此可见,当时日本只有国王,尚无皇帝,更无天皇。且据《隋书?倭国传》载:“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倭王姓阿每,字多利思比孤,号阿辈鸡弥,遣使诣阙。”日本使者小野妹子第一次使隋时递交的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从中可看出,日本国君模仿中国,也自称为天子,但其日语读法为“オオキミ”。“オオキミ”的汉字表记有两种:“大君”和“大王”。日语中“キミ”是“君”,其词源也是来自于汉语的“君”(日语中“キミ”等同于“キム”,“キム”是君的音变),与汉语的“王”、“公”意思大体相同。而“オオ”则是“大”,所谓的“オオキミ”只不过是中国的“大君”、“大公”或“大王”罢了。   “大君”一词出自于《万叶集》,其中有“大君は神にし坐せば赤?の匍匐ふ田井を都となしつ”等三首和歌(详细内容见后文)。“大王”一词则出自于日本有船山古坟(熊本县江田)中出土的一柄大刀的铭文。铭文中称反正天皇为“大王”,但是,“反正天皇”是后世对倭王珍的称呼,并非倭王珍时代已有“天皇”这一称呼。后文的继体、推古、文明等天皇均为此情况。   从上可知:在“天皇”这一称呼出现前,日本人对国君的称呼有“大王”和“大君”两种。下面针对“天皇”的出现时期,依据上述三种观点进行具体分析。      一、圣德太子时期说      圣德太子时期也就是推古天皇时期,即公元592-622年。此说法长期占统治地位,代表性的观点有三个,以下笔者对其逐个进行介绍和批判、继承。   (一)唐则铭《日本历史》   唐则铭所著《日本历史》中写道:“こうして天皇を中心とした中央集?的支配をうちたてようとする?きが?められると共に、このころ(604年,宪法十七条颁布后)から、大王を天皇と呼ぶようになった”。[2]支持这一说法的证据可见《日本书纪》,其中记载:“辛巳(推古天皇16年即608年9月11日)唐(もろこし)の客裴世清、?り?りぬ。即ち?た小野妹子臣を以って大使いとす、…爰(ここ)に天皇、唐帝を聘ふ。その辞に曰、‘?(やまと)の天皇、敬みて西皇(もろこし)の帝に白す。…’と”。[3]但是这寥寥五十余字,却让我们发现《日本书纪》错误百出,不可为据。究其原因在于,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而书中记载的辛巳(608年)又如何会有遣唐使呢?我们不妨把引文中的最后一句,用现代日语表记替换一下,则成为:“大和(やまと)の天皇、敬みて唐(もろこし)の帝に白す”。事实上,唐朝的出现尚在十年之后,故该证据不足信。唐则铭的《日本历史》中的观点也因此不能成立。   (二)王晓秋?大庭修《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历史卷》   王晓秋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