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道家(老子)【先秦诸子选读】稿.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道家(老子)【先秦诸子选读】稿

经典品茗 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 ”心即茶,茶即心! 老子其人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史记》 老莱子说 太史儋说 隐君子说 3、《道德经》中的“德” 《道德经》中的“德”是指“道”的功用或显现,是事物得于“道”而形成的内在特质,是人对于“道”的认识和把握。 老子将“德”分为“上德”和“下德”。 《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天地之德、自然之德; “下德”:人间之德、社会之德。 老子基本思想 老子是朴素的自然主义者。他所关心的是如何消解人类社会的纷争,如何使人们生活得幸福安宁。他所期待的是:人们的行为能取法于“道”的自然性与自发性;政治权力不干涉人民的生活;消除战争的祸害;扬弃奢侈的生活,在上者引导人们返回到真诚质朴的生活形态与心境。 The Philosophy of Laozi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疏通文意。 2、结合当下,谈谈你对每一则的理解。 3、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进行品析。 4、完成《名师一号》课内练习 老子智慧补充 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9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13章: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22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25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31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41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77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作业: 1、 400字小论文结合文本简析老子与庄子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2、完成《名师一号》 *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其书 1、《老子》即《道德经》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教尊其为《道德真经》,分《道经》和《德经》两篇,共81章。 《道德经》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伦理、心理、逻辑、医学、养生等诸多领域。 《道德经》中心范畴是“道”和“德”,其中“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2、《道德经》中的“道” “道”的基本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终极根源;二是指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三是指社会人生的基本准则。 “道”的基本特征:内涵的抽象性、特性的自然性、存在的永恒性、功用的广泛性。 无为——顺其自然,不强作妄为。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