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中国古代教育案例实例.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_中国古代教育案例实例.ppt

(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 1.大教育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和学都是开放的、综合的、多样的,教育不是孤立的,它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辩证观。辩证观即教育中的矛盾及其转化关系,如才与德谁重要? 教和学怎样统一? 3.内在观。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 第八章 —— 中国古代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文化不断创新的动力。没有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难以创造、继承和延续的。 学习中国古代教育,不但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窗口,也可为现代教育提供借鉴。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化是靠教育传递下来的 中国古代教育 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 * 一、中国古代文化是靠教育传递下来的 中国古代教育的辉煌历史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 中国古代教育 (一)中国古代教育的辉煌历史 1.教育的最早记载在神话 可以肯定的是,在没有文字记载之前,口耳相传的教育就已经存在了。 神农氏勇尝百草 伏羲氏结网渔猎 燧人氏钻木取火 2.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3.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向提出的文教政策之一,是对百家争鸣的一个官方收束,目的是统一思想;同时配合官学和选士提拔,为读书做官铺设道路。 汉灵帝两次来太学授课。汉请大儒钟繇讲学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由蔡邕等人以隶书书写 《诗》《书》《礼》 《易》《春秋》和《论语》《公羊传》,刻于碑石之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称“熹平石经”。后被毁,现各种残块不断出土、 * 4.魏晋“九品中正制” 造成流弊丛生 选士制度除沿用两汉旧制外,实行“九品中正制”,各级政府设“中正”,以品评人才。 太学规模很大,平民相继入学。晋时增设国子学 ,限五品以上贵族子弟入学。南朝宋时设儒学、玄学、史学、文学,以四学制打破儒家一统教育的局面。 Sub title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5.唐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学制体系 武学 算学 数学 四门学 宗学 国子学 国子监 弘文馆 崇文馆 府州县学 专门学校 《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 唐文宗时以楷书刊刻 《周易》、《尚书》、 《毛诗》、《论语》等十二本 成于开成二年,史称开成石经。 科举制 科举是一种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制度。科举制出现于隋朝,完备于唐代,鼎盛于明清,是教育和选拔人才较好结合的模式。科举制分类:主要有贡举、制举、武举、童子举等,因贡举是定期举行的,所以被称作“常科”,其考生数量多,延续时间长,社会影响也最大。 南京贡院号舍 * 科举制 唐代贡举科目主要是进士、明经两科,后北宋王安石改革,废除明经诸科,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元明清承之。 所谓“取士不问家世”,应试举人既不问家庭出身,也无须他人推荐,只要身体健康,品行端正即可,大大地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扩大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唐时分解试、省试两级,宋太祖创立殿试,成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元明清改称乡试、会试、殿试。元明清时改为乡试。乡试合格称“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通过省试参加殿试者都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张黄榜公布,称“金榜题名”。 贡举科目 应举资格 分级考试 * 科举制 为防止徇私舞弊,保证公开、公正、公平,,历代规定考试规则:一般有:“锁院以防请托”、“别试以避亲嫌”、“张榜就座,不得移位”、“禁止挟书、传义、代笔”等。 隋唐时进士科只考时务策,明经科考四书五经背诵;到宋代以后,越发复杂,包括诗赋等,王安石变法简化,到明清,又越发复杂,以朱熹理学为主,甚至作文形式都有明确规定,即“八股”,逐渐形式化。 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进士及第是十分荣耀的事:第一,唱名赐第;第二,设宴庆贺;第三,编登科录;第四刻碑题名;从宋时起,进士及第马上就可做官,明清时,最低的也授予知县,比宋代所授官职要大得多。 考场规则 考试内容 赐第授官 写满内衣的小抄 科举考试系统简图 * 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1. 不问出身,打破垄断,扩大选士基础 2.选拔出一批经世致用的杰出人才 3.激发人们读书热情,提高百姓素质 4.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5.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 * 科举制的弊病 第一 考试内容的陈腐。八股文要求必须按照四书五经的官方注疏,“代圣贤立言”,不准许有个人见解。 第二 考试方法的僵化。后期格式规定极为严格:每篇必须有破题、承题、起讲、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构成,成了文字游戏。 第三 录取人数极低,残害人才。清每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