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人所得税核算过程常见问题探讨.docVIP

基于个人所得税核算过程常见问题探讨.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个人所得税核算过程常见问题探讨

基于个人所得税核算过程常见问题的探讨   【摘要】 文章通过对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阐述,探讨核算个人所得税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结合案例对个人所得税核算的方法加以论述,进而增强对个人所得税核算步骤和方法的掌握。   【关键词】 税收; 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税收作为一国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也是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税收的征收管理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也有着较大幅度的增加,并逐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基于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核算,增强纳税人的法治意识,避免产生抵触情绪,这既是对个人利益保护的表现,同时也是税收公平、效率与法治原则的立法精神体现。      一、关于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   个人所得税改革作为“十二五”主要议题,经广大媒体报道,“起征点”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然而,从个人所得税法的角度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也许在现实的纳税过程不会因为认识的错误导致税额的多征或少征(因为该术语适用的税种不同),但正确区分“起征点”与“免征额”是对个税相关法律法规认识的基础。   减免税是国家对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从税基式减免的层次分有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等。起征点是指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即征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不征税;达到或超过则就其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征税。目前,我国税收征收体系中,起征点的概念仅在营业税等流转税税种中体现。免征额则是指对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由此可知,起征点与免征额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且若理解错误则会导致核算个人所得税税额时出现差错,并给纳税人带来利益上的损失。例如,从2010年1月1日起,三亚市营业税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月营业额5 000元,如果一个从事饮食业的个体户月营业额为4 999元,则该月不用缴纳营业税;如果月营业额为5 000元,则该月应缴纳250元的营业税税额(5 000×5%=250)。而根据2011年6月30日公布的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的费用扣除标准从2011年9月1日起为3 500元,该3 500元即免征额①。例如,某学校教师张某2011年10月工资为5 000元,则核算当月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时应拿1 500元(5 000元-3 500元)作为计税依据,即1 500×3%=45(元)。若此处将3500元当作起征点则应按全额 5 000元作为基数缴纳税额。因此,从理论上讲,通过这两案例发现如果对起征点和免征额的理解出现错误,则会导致核算的差错,它们两者有着严格的区分。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核算应纳税额的基础,同时也是对税收知识学习、理解的过程。   二、关于捐赠费用扣除的核算方法   除了对费用扣除标准的规定之外,个人所得税法还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未超过纳税人申报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如果是向红十字事业、农村义务教育、公益性青少年场所和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的捐赠则准予在税前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例如:张某2011年11月的工资收入是6 000元,其中各项社保费用500元,则其应纳税所得额为2 000元(6 000-500 -3 500)。②   1.如果当月没发生捐赠,则2011年11月张某应缴纳95元个人所得税(2 000×10%-105),税后收入为5 405元;   2.如果当月张某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800元,则张某该月应纳个税36元[(2 000-800)×3%],其税后收入为4 664元(5 500-800-36),若不按此规定准予全额扣除进行核算,则税后收入为5 405-800=4 605元;   3.如果张某当月是通过非营利性团体向其他自然灾害地区的捐赠,根据规定其可从应纳税所得额扣除的部分为600元 [(5 500-3 500)×30%],故其应纳税额=(5 500-3 500-600) ×3%=42元,张某税后收入为4 658元。同样,若没按此规定进行核算则税后收入为4 605元(同上)。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得出,当发生捐赠时,核算个人所得税若不按税法的规定则会对税款的征缴出现差错,进而侵犯纳税人合法的经济利益。当然,不能以这几十元的差额来扭曲捐赠者的高尚道德,只是想通过该案例来加强纳税人的法治意识,更重要的是对其核算方法的掌握,并以此来加强对征纳税双方主体的监督,是税收法律制度赋予征纳税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