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蔬菜栽培学课件第七章 节 白菜类.ppt
第七章 白菜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大白菜
第三节 甘蓝类
第四节 芥菜的栽培要点 ;;(一)定义:广义的白菜类是指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中以叶、茎、花球等器官为产品供食的。
(二)分类; ;二、栽培和利用价值;;(一)植物学性状
1、根 ①主根与侧根 ② 分布浅 ③圆锥状
2、茎 ①营养茎短缩 ②花茎细长
3、叶 有“器官变态”现象
①子叶; ②基生叶; ③中生叶; ④ 顶生叶;
⑤茎生叶。
4、花
5、果、种子;(二)生长发育周期
1、营养生长时期:发芽期、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
2、生殖生长时期:花芽分化期、抽薹开花期、种子成熟期。;(三)关于叶球的形成
1、形成过程和方式
(1)充实型;(2)膨大型;(3)中间型。
2、叶球重量的构成
(1)叶重型;(2)叶数型;(3)叶重叶数型
3、包心形式
(1)叠抱;4、影响叶球形成的因素
(1)品种的选择及纯度
(2)阶段发育与叶球的形成
(3)温度
A、温度对光合产物的影响
10℃为始限温度 10~15℃微弱范围
15~22℃适宜范围 23~32℃衰解范围
32℃以上终限温度
B、适宜昼温20~22℃,夜温10~12℃。
C、高温和较低温对叶形有影响
(4) 光照
A、光强;B、光质
(5) 养分; (6) 水分
A、影响养分的代谢
B、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大白菜NAR的影响量;(一)类型
1、大白菜分类和进化过程示意图;(二)主要品种
1、秋冬季用品种
山东系列品种:2号、4号、5号、7号、10号、鲁白一号、鲁白三号、丰抗70
2、春用品种
鲁春白一号、新早56、强势、春夏王、健春、春大将、良庆、春旺、阳春
3、夏用品种
夏丰40、夏舒、夏阳45、热抗王;1、生产季节
春夏菜 8中下~9 上播 11月~次年3月收 春菜
水稻 ———————秋冬————————玉米
玉米 8上 10月 速生菜 ;2、选择播种时期
将产品器官的形成期安排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幼苗期安排在能适应的条件下。
??都多月平均气温表;(一)土地准备
1、选地、整地
2、施基肥
(1)作用
据张振贤研究1000公斤鲜菜,植株吸收氮1.81公斤,磷0.362公斤,钾2.83公斤,钙1.61公斤,镁0.214公斤,铁20.84克,硼1.87克,锰1.41克,铜0.19克。N:P:K:Ca:Mg为5:1:7.8:4.5:0.6
(2)肥料种类 厩肥、堆肥、人畜粪、草木灰、油枯、磷肥等。
(3)施用方法 全层施和沟施等。
(4)施用量 根据土质、季节、品种不同而异。;3、作厢
(1)作用 减少土壤积水,有利于根生长,减轻病害发生。
(2)方法;(二)种植方法
1、直播
(1)优点:省工,不影响根生长、产量高
(2)缺点:用种量大,幼苗不易管理,易受季节限制和气候影响。
(3)间苗:原则 去杂、去劣。方法 早间苗,多次间苗,晚定苗。
2、育苗移栽
(1)优点:省种,避开不良气候影响,便于苗期管理,
(2)缺点:较费工
(3)方法:用营养团育苗
(4)苗龄的掌握;3、种植密度:因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环境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密度在2000~3000株/亩之间,春季和夏季密度大可达3500~4000株/亩。
(三)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1)植株生长与吸收养分的关系
大白菜的生长状况与对养分的吸收率;(2)施肥方法
硫酸铵不同施入比例对大白菜增产作用; 60~80天
早熟种————————采收
85~95天
中熟种————————采收
100天以后
晚熟种————————采收;2、留种
(1)大株选种、小株繁育;1、选用冬性强的早熟品种
2、适时播种(气温上升至13~15℃)
3、增加种植密度(3000株/亩左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