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斯《春天和一切》背后生态情怀.docVIP

威廉斯《春天和一切》背后生态情怀.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威廉斯《春天和一切》背后生态情怀

威廉斯《春天和一切》背后生态情怀   一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出生于新泽西州鲁瑟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1906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作为一名业余诗人,他经常利用病人就诊的间隙进行创作。对威廉斯的创作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母亲,她在结婚前曾赴法国巴黎学习绘画三年。耳濡目染之下,威廉斯从小就迷恋上了绘画艺术,特别是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素描,对自然的热爱无形中已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20世纪初,为了一战后经济的快速恢复,欧美各国都致力于对工业技术的发明和利用,对自然的开发和破坏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人类的行径是否将把自身的生存环境送上绝路。而这种忧虑在威廉斯的诗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威廉斯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惠特曼的影响,他们共同的特点不仅仅是新式诗体的自由与解放,更有价值的是借用自然万物的主题,向世人展现“自然与人类社会是同一”这一概念,两者应当体现为一种“双向的、相互的渗透”的关系。例如威廉斯主张“诗歌应该向读者展现大自然纯真的一面”,并且认为“作者思想的自然流露,将会使自己置身于永恒的大自然当中。自然不是承载记录人类行为的‘油纸’,自然是不以这个前提而存在的,这也恰恰是自然的价值所在。”      二   在威廉斯众多的诗作中,《春天和一切》(Spring and All)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这样开始:      去传染病院的路上   冷风――从东北方向   赶来蓝斑点点的汹涌层云。   远处,   一片泥泞的荒野   野草枯黄,有立有伏      一潭潭的死水   偶见几丛大树      沿路尽是灌木   小树,半紫半红   枝桠丛丛纠结   下面是枯黄的叶子   无叶的藤――      作者把该诗的背景放置于自己“去传染病医院的路上”。接着“冷风”“泥泞的荒野”“枯黄的野草”等意象迎面而来。继续前行,诗人看到的是水潭、树木,还有“枯黄的树叶”和“脱尽的藤蔓’,一切如冬天一样荒凉静僻。医院里人们正在经受病魔的煎熬,医院外又是毫无生机的严冬。一个是现实的人类世界,一个是非人类的???然世界,这正是威廉斯想向人们展现的“同一”:人类和自然一样都处于“最萧条”的状态。这里的“传染病院”只是人类世界的一个缩影,同样萧条的景观也是整个生态的缩影。自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逐渐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主导,这股“革命的力量”给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无情地撕裂了人类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梦想。自然环境的恶化正如威廉斯诗歌当中的严冬下的“荒野”“枯草”一样奄奄一息,了无生机。正如库柏(William Cowper)的《工作》(The Task)中的诗句:“God made the country,and man made the town.(上帝造了乡村,人类造了城市)”人类在建造城市的同时毁坏了自然,破坏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根基。而威廉斯的诗歌代表了一种“前现代”意识的自我觉醒。他向人们展现的是关怀自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想,并认为补救为时不晚,正如这首诗后三节写到的一样:      看来毫无生命,倦怠不堪   而莽撞的春天来临――      他们赤裸地进入新世界   全身冰凉,什么都不明白   只知道他们在进入春天。   而周围依然是熟悉的寒风――      瞧这些草,明天   野胡萝卜那坚挺的卷叶      一件一件清清楚楚――   越来越快:明晰,这叶子的轮廓   可是在此刻进入春天   依然那么艰难――然而深沉的变化   已经来到:它们扎住的根   往下紧攫,开始醒来   (赵毅衡译)      冬天的背后就是生机盎然的春天。作者只用“野胡萝卜那坚挺的卷叶”就把春天的生机盈盈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他从想象中的春色重现进入对眼前景色的观察:“它们扎住的根往下紧攫,开始醒来。”最后一节既是强烈的感受,也是自然界的真实再现。在人们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野胡萝卜根已经开始了一个春天的生命之旅。这里的“春天”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季节,而且是承载着整个生态和人类“复苏”的更深层意义的象征。其实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自古有之。“自‘二希’文化合流的文艺复兴以后,人类普遍盲目自大地认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形成了突出的人类中心观念,进而把古希腊开始的对自然的穷究发展为征服自然、主宰自然。在笛卡尔及其以后的西方哲学中,主客二分的关系模式,不仅仅是一般地指人与物的关系,而且是以‘我’为‘主’,以‘物’为对象、为‘客’的关系模式。在这一关系中,主客双方并非一种平等关系,而是一种‘主动―被动’的关系,是一种‘征服―被征服’的关系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