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民百科狂欢后思考――警惕网络新词使用
平民百科狂欢后思考――警惕网络新词使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民百科的缘起。二是无所不知的宝库。三是词条应用的警惕。
[关键词]平民百科 网络 新词
曾几何时,大百科全书是一种近乎神圣的存在,它就是知识的化身。而如今,借助网络的力量,平民百科从神坛降落地面。依靠着网络上近乎无限的资源,平民百科可以收录比以往任何百科全书更宽更广的条目,也拥有更浩瀚的信息。每一个网民不但是这部百科全书的读者,随时查阅各种需要的信息,同时还是这部百科全书的作者,添加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不断丰富这部百科全书。网络流行语也在平民百科中找到了栖身之地,人们不再需要通过各种从诞生起便已过时的网话词典来知晓网络流行语,数字鸿沟在平民百科的影响下逐渐缩小。然而,平民百科这种无监管的修订方式也导致自身收录的词条良莠不齐,同时,歪曲事实、杜撰编造的现象也???见不鲜。而许多文字工作者在使用中并不能加以辨析区分,造成不良的传播效果,这些都需要引起警惕。了解平民百科的构成,知晓平民百科的优劣,才能在语言应用中合理利用平民百科带来的优势,同时将其中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一、平民百科的缘起
提到平民百科,不能不提到维基百科(Wiki)。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创始人是Jimmy Wales, Larry Sanger,以及几个热情的英语参与者。大约3年后,在2004年的3月,已经大约有6000名活跃的参与者编写了50种语言的600000篇条目,成为一个初步成熟的百科全书。至今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参与者进行数千次的编辑和创建新条目,如今所有255种语言的版本总条目已突破1000万。
中文维基百科于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目前已经有255619条条目。此外还设有其他独立运作的中文方言版本,包括闽南语维基百科、粤语维基百科、文言文维基百科、吴语维基百科、闽东语维基百科及客家语维基百科等。
二、无所不知的宝库
由维基百科掀起的这场平民百科的狂欢来到中国,不由地带上了中国特色。网络时代的中国造就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掌握互联网成熟实践经验的外国产品往往在中国遇到本地化的难题,进而止步不前;而中国本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小幅度改进国外产品之后往往能抢占巨大的市场。这一点在早期的搜索引擎和网上购物争夺战中已经显露。维基百科同样存在这一问题。由于维基百科坚持其中立的观点和海纳百川的特点,使得它提供的百科服务一度不符合我国的互联网管理规范,而被限制访问。一方面网民的创造热情已被点燃,另一方面却出现了服务提供的空档,在这个时候,百度百科乘虚而入,已然崛起。
维基百科的中立开放和百度百科的庞杂亲民究竟孰优孰劣,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关键在于,这两者激起了中国网民的创作热情,新的词条数量呈几何级数递增。在这二者发展壮大的同时,网络语言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所。一直以来,网络语言一直将网民和非网民,甚至老网民和新网民割裂开来。中国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巨大的变异现象,谐音、同义、缩略,变异方式各样,变异程度惊人。即便是老网民,脱离网络一段时间,或者离开自己熟悉的领域,就有可能面对着自己全然不知的网络新词。网络语词典的编纂一直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举动,收录难,解释难,过时快。平民百科的出现让网络语言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栖息载体。没有什么比网络上的百科全书更适合作为查阅和注释网络语言词汇的载体了。在每时每刻新增的词条中,网络词汇贡献了很大的比例。
三、词条应用的警惕
大多数的杜撰编造都源自于网络流行语和流行现象,所创造出来的网络新词在具有一定的网络语言环境下具有适用性,但是不具有推广性。著名的例子是三国人物潘凤和其杜撰故事。潘凤,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冀州牧韩馥部下的武将,登场于小说第五回。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他奉韩馥之命前往汜水关前挑战董卓部下大将华雄,不敌被斩。网络上突然根据小说中一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杜撰了潘凤的生平,将潘凤奉为盖世英雄,并将斩杀华雄的功劳也记在潘凤头上。网络中掀起一股潘凤热,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从来历史上可能就不缺能人,缺的只是机会和运气。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潜力,而且很有可能真的有这样的可为上将之才,缺的只是机会和一点点运气,甚至运气不好就像潘凤一样一战而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潘凤身上就体现了这样一种悲剧色彩,而他忠心耿耿战死沙场又是死得其所就更增添了这种悲剧氛围。一个潘凤身上能找到很多人的影子,不得志、失望、郁闷,于是乎,在特定的背景下,潘凤这一架空的形象便流行了起来,同时他的杜撰故事也被百度百科所收录。然而如果不加分别,这种杜撰的信息如果被人信以为真,作为真实的内容被人引用,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2009年2月23日《解放日报》第10版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B-T 2491-1994 扣件组装疲劳试验方法.pdf VIP
- 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中国骨与关节杂志.pdf VIP
- 2025年银行纪检笔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企业经营决策讲义》课件.ppt VIP
- 中小学生牛奶配送项目 投标方案.docx
- 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鸭塘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VIP
- 样板工程验收记录.docx
- YY_T 0466.1-2023 医疗器械 用于制造商提供信息的符号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 七年级数学新课标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ocx VIP
- 燃气发生器结构和系统详解.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