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推进探究式学习.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细微处推进探究式学习

从细微处推进探究式学习-科学论文 从细微处推进探究式学习 贾 欣 郝瑞辉 在康纳利小学的后花园中,流淌着一条博得尔溪。我们期待着开发一个与之相关的课程。我们了解到这一段博得尔溪由于氮、磷超标和水温太高而被美国环境总署列入了被污染水体名单。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成为科学家和主动参与社区生活的机会。在爱达荷州环境质量部的协助下,我们——康纳利小学的一名教师、麦考尔户外科学学校的一名教员,以及爱达荷大学与帕罗赛清洁水环境研究所的一项合作——让五年级学生着手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帮助他们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在6周的研究时间内收集数据,解决问题…… ——摘自《博得尔溪研究》 我们有幸接触到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引进的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其中各个案例都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设计思路,《博得尔溪研究——五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基于探究的项目解决当地环境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对这个案例的研读与实践,让我们加深了对探究式教育理念向实践转化的理解。 最初拿到这个案例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疑问:“这是一个科学课的案例吗?”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这个案例更像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不像是我们习惯的科学课的教学。通过与《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一书中对“探究式教学”基本特征的分析,我们渐渐理解了这个案例中所表现的“探究”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因地制宜提出具有科学性的问题 科学性问题是围绕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生物和事件提出的,并且是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收集数据等方法对科学现象作出解释的活动。案例中,设计者引发学生探究的科学问题是“博得尔溪的污染是如何影响水生生物的”,即这条被污染的河流将会对学生生活的社区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哪些影响。这个探究问题具有如下特点: 1.真实的问题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美国环境总署的调查结果已经说明博得尔溪出现的污染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已经开始影响周围的社区生活。在这样真实的环境中,探究活动有了良好的基础。 2.可用科学方法解决的问题 在案例设计者的眼中,这个问题是一个环境问题,并被划归到“水文专家”的工作职责上——“我们的溪流测试方案是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发布的溪流监测数据采集技术设计的,包括人类对溪流的影响;评测水流速度和水深;评测水底的密实程度;测量溶解氧、磷、硝酸盐水平;将找到的大型无脊椎动物按照是否耐污进行分类。”设计者希望学生们通过了解和尝试“水文专家”工作的方法、过程来解决问题,同时也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3.适用于学科教学的问题 设计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科学问题,既真实又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起联系。但是在进入科学学科教学前,从课程标准中寻求依据是必不可少的。设计者比对了州和国家科学课程标准,认为这个问题被涵盖其中,可以用于科学学科教学。真实的、可操作的并符合课程标准的科学性问题,确保了探究活动得以展开。 二、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探究有效开展的前提 案例中设计的课程在我们看来有非常大的实施难度,那么他们是怎样做的呢?案例过程的描述让我们得以了解他们如何从细微处考虑,周到细致地推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可以说,关键的是准备环节,包括教师的教学准备和学生真正开展实地考察前的准备。设计者在这个探究活动设计阶段,做了以下四项准备工作。 1.前概念调查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前概念的调查能够帮助设计者有的放矢地捕捉到学生概念发展的切人点,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这个案例中,前概念的调查始于老师的一个实事求是的消息“后花园的溪流被污染了”,“不出所料,学生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开始窃窃私语:我们可以做什么?为什么它被污染了?我们怎样才能治理好它?”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他们去了解公布这一消息的EPA(美国环境保护署)以及政府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再通过“一个书面选择题形式的前测,调查了学生对生态学、流域、水质问题、水生生物健康生活的需求,以及解决这个问题可能的步骤等方面的知识”,结果表现出”这些概念中的绝大多数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几乎没有学生能够正确地定义流域,看来流域可以作为这个项目的自然的切人点”。 2.通过模型建立“流域”的概念 设计者通过两个小时的建构“他们研修流域的三维溪流模型”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关“流域”的概念。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了一米见方的三维模型(如图1),“学生们学习了如何阅读地形图。模型是在一米见方的木盒中做成的,用一些小物品做成景观(例如,用小树枝做树,用苔藓做灌木丛,还用到一些小石头),模拟了海拔高度的变化”,这项活动的成果是“用三维模型近似表现周围地区的地形”。在实地考察前模拟出真实的地形情况,不仅是为了建立“流域”的概念,同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