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昆酬唱集》道教底色
《西昆酬唱集》道教底色
摘要:从道教和具体历史背景来研究西昆者并不多见。“西昆”一名,虽取自《山海经》、《穆天子传》,但在北宋初年的崇道背景下,有浓厚的道教意蕴。整部《西昆酬唱集》从缘起,到诗人背景、诗歌内容,都有或隐或现的道教底色。
关键词:西昆;北宋;道教
真宗景德、大中祥符年间,王钦若、杨亿等人奉召在秘阁修《历代君臣事迹》,也即《册府元龟》。秘阁文人在闲暇之余,“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得诗近250首,编为《西昆酬唱集》。这部诗集在诗人主体、诗歌形式与内容上,都受到了《册府元龟》的影响,如《泪》诗,就是把古来有关悲泣泪流的典故集中在一起为诗,显然不无“类书”编纂的影响。此后,《西昆酬唱集》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问题”诗集。一般以为,《西昆酬唱集》结集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至今整1003年。千余年来,历代名家硕儒,措意于此,但这部诗集留下的诸多问题和不同角度的阐释空间,仍是当今学者选题的重要对象。在已有的研究和评论中,从道教角度探究者并不多,而这是正确认识《西昆酬唱集》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真宗朝的崇道背景出发,分析杨亿对道教的真实态度,试析《西昆酬唱集》的形成过程与艺术特征。
一、《西昆酬唱集》研究中的道教缺位
由《西昆酬唱集》而起的“西昆体”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风靡一时,甚至风雅为之一变,唐贤诸诗集几乎废而不行,但旋即受石介等人的猛烈抨击,到了南宋又有江西诗派黄庭坚等人的推崇,及至元明清三代,诗话、笔记、序跋对西昆体都有或褒或贬的评议。
自近代学术展开以来,西昆体的形成与文学特征也是各种文学史、批评史绕不开的话题,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柯敦伯的《宋文学史》及40年代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这几种早期文学史、批评史著作,学有所承,功力深厚,且很少受意识形态影响,对西昆体缘起与特征的论述都相当深刻。建国以后,受政治影响,文学研究偏离了理性轨道,“形式主义”是消极文学的典型“罪状”,几种作为“教材”、具有“标杆”意义的文学史对西昆体的定位,大都是徒具形式、毫无内容。就是以“个性”见长的章、骆(本)《中国文学史》在谈及“西昆体”时,也是以“感情是很贫乏的”结束之。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昆体研究渐入佳境。郑再时的《西昆酬唱集笺注》、王仲荦的《西昆酬唱集注》两部力作,虽成书于建国之前,但先后再版,影响至深;肖瑞峰、陈值锷、曾枣庄、祝尚书等人,也都从文献清理和文本细读角度,对西昆体诗歌做了深入阐释和“平反”式的正面肯定。而近几年,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西昆体的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渐多,略有重复之嫌,但从北宋科举文化、禅宗及佛学翻译、文献学及“后西昆”影响@等角度的研究,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提供了扎实可靠的文献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和拓展空间。
综括前人论著,西昆体形成原因与艺术特征大致可概括如下:1.相对富庶稳定的社会背景;2.馆阁文人的富足清闲;3.对李商隐的追慕和模仿;4.唱和诗风的盛行;5.诗风的因袭与变革。这个概括并不全面,对西昆体有专深研究者,一定能有所增饰,但从道教和具体的崇道背景进行的深入研究,则很少见。每提及真宗崇道等,多重复引录常见的几条资料和惯常的“结论”而一笔带过,很少有从北宋初年的道教信仰形态、真宗的崇道目的、西昆体诗人的奉道背景等角度做深入考察的。
如前揭,《西昆酬唱集》创作、结集于景德、祥符年间,此期多数诗人参与了真宗的祟道活动,仅凭直觉,这样一部诗集不可能没有道教的影子。仅仅停留在文学形态、诗风变迁等角度的研究,不足以充分认识《西昆酬唱集》。而我们结合当时的崇道背景,从道教角度考察《西昆酬唱集》,不难发现西昆体的形成与风格,有不可忽视的道教影响,整部《西昆酬唱集》背后暗含着隐隐的道教底色。
二、“西昆”一名在宋初的道教意蕴
关于“西昆体”的形成,“西昆”一名所起,所有研究“西昆”者都会论及,且都少有例外地引录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的话:
凡五七言律诗二百五十章,共属而和者,计十有五人,析为两卷,取玉山册府之名,命之日《西昆酬唱集》云尔。
“取玉山册府之名,命之曰《西昆酬唱集》云尔”句下,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引《山海经》卷二之《西山经》和《穆天子传》卷二有关西王母居群玉山及穆天子西征事。王先生的注释精密详赡,但引《山海经》郭璞注,不知所据何本,参照通行的袁珂注《山海经》,衍出一句,故涉及“玉山策府”的《穆天子传》卷二部分另引《穆天子传汇校辑释》如下:
辛卯,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即《山海经》玉山,西王母所居者),容□氏之所守。曰:群玉田山,口知阿平无险(言边无险阻也),四彻中绳(言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