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语文教学中美学教育原则
也谈语文教学中美学教育原则
摘 要: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接受美学教育,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更进一步地创造美的心理体验。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美学教育 原则
培养中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新的能力,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重点要求。许多同行进行了深入阐述,美学属于哲学的范畴,是最为博大精深的科学。美与艺术、美与文学从来就是分不开的,美应该包含内容与形式,即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且两者达到完全的融合和和谐的统一。语文教科书中选取了不同的体裁、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无疑都是古今之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知、理解、鉴赏、创造美的过程就是美学教育的内容。
那么怎样让学生接受美学教育,在语文课程中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更进一步地创造美的心理体验,我觉得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辩证性原则
美学教育应辩证地对待文学作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存在决定意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真理指出人不仅认识世界,而且改造世界。主观意识产生的客观内容只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即物质是第一性的。它无条件地制约着作为第二性的意识的存在,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不是孤立的静立的,它随着人们征服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不断地获得新的内容,社会实践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它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活动,是主观见诸客观的实际行动,是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斗争过程。生产斗争是人类基本的社会实践。美产生的源泉是社会生产劳动。文学作品中进行记录描绘这些场景、英雄的事迹,更进一步地抽象幻想,都是美的感受。
美是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的。“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很多人欣赏优美的文字,读到前面的文字时有淡淡的忧伤之感,然而这就是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窗犹唱后庭花”的“后庭花”,何美之有?宋玉的赋和屈原的辞赋原是齐名的,而后人只知离骚而少闻宋辞。辩证地阅??和思考是语文审美的主要原则,这样我们才既可以“杨柳岸、晓风残月”又可以“大江东去”。
二、循序渐进原则
美学教育即审美教育,学生的审美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名篇通通拿来给学生学习。从造字角度看美,是一个肥羊罢了,从味觉美通感到听觉、视觉的美,而艺术上文学上的美是最高层次的心理体验,这个过程是要渐进学习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鲁迅先生少年时读“秩秩斯干、悠悠南山”感觉索然无味,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都是因为审美层次没有达到应有的阶段。
语文教学中最能让学生入胜的文体应该是小说,继而散文,而后诗歌。小说是学生能在其他课堂上偷读的,有人读金庸小说入迷,奉其为人生法典,学令狐冲潇洒、郭靖淳朴、杨过孤傲、张无忌柔韧,也学得侠义柔情,不失为好事。小说美在情节曲折跌宕、波澜壮阔,人物情感百转千回;读时奋不顾身跳入书本,早把自己拟化成故事人物,感时涕泪交横,这就是美的感受,平生不敢吐露的不敢僭越的,别人帮着说了做了,还看到了结果,幻化了人生轨迹有醍醐灌顶的功效。文学欣赏层次再高一点的时候,往往会喜欢起散文来了。初中学生读朱自清《荷塘月色》时只听老师说优美,他们能应和的很少。层次最高的为诗歌,诗歌意境幽晦,隽永飘逸,难以把握,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老师只做个吟诵陶醉的示范就可以了。诗其实不用讲解,诗能触及心灵的最深处。尼采曾经把母鸡下蛋的啼鸣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它们都是“痛苦的产物”。情感的最激烈的并不是欢乐,而是痛苦和忧伤,古时有人读《出师表》会掩面而泣,就是艺术情感和审美层次到了最高的境界。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有一个遵循渐进的过程。台湾作家林清玄形容:“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它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他又指出:“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所以我们教学生写作文时要让学生明确辞藻的堆砌是要为精义服务的,没有思想的文章是毫无价值的。
三、因人而异原则
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和态度是不同的,美学教育并不是把所有人的审美角度和审美能力变成相同,而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向。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学作品的感受不一样。譬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打斗的描写,男生读完心中油然生英雄豪侠之气,女生读则不免有血腥之厌嫌,即使同性别的读者也各自不一,有的连美感都谈不上。这种差异性促使教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