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幕府到书院看乾嘉汉学大吏阮元尴尬与无奈
从幕府到书院看乾嘉汉学大吏阮元尴尬与无奈
内容提要:阮元是乾嘉汉学的领袖人物。他组织起清代最大的学术幕府,创办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开展声势浩大的学术活动,成绩卓著。然而在与幕宾相处、主持学术研究、领导学术流向、创办书院进行教育改革及实践的过程当中,阮元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尴尬与无奈。这是整个清代学术及士人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阮元 幕府 诂经精舍 学海堂 汉学 宋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1-65-70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曾任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嘉庆四年会试的主考官,浙江、江西、河南三省巡抚,漕运、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晋太傅衔,是清乾、嘉、道“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他不仅在仕途上为自己赢得了显赫的地位,而且在和扬州学派的汪中、焦循及皖派戴震的嫡传弟子王念孙、任大椿等人的交往中,逐渐成为一位经学大师。他延揽名儒,建立起清代最大的学术幕府,研讨学术,编纂典籍,成就斐然。他还利用自身的地位和名望,通过创办研习汉学的专门机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以期通过“专勉实学”达到“以励品学”和尊经崇汉的宗旨,成为中国书院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学术领袖和仕途一帆风顺的封疆大吏,也有其鲜为人注意的学术尴尬与无奈的一面。这些尴尬与无奈,不止阮元本人所独有。作为乾嘉汉学的殿军,阮元的学术困境正是那个?期绝大多数学人状态的流露和表白,也是乾嘉学术逶迤前进的真实写照。
一、礼贤下士然难免有隙
阮元是有清一代赞助奖掖学者而享誉后世的学者型官员中影响最大的一位。这既表现在阮元幕府规模空前,又表现在阮元及其幕宾的学术活动带有极宏大的气象,是清代其他以赞助学术而闻名的学者型官员所无法比拟的。阮元学术幕府中学人幕宾达到120多位。这些学人幕宾有从事编书、校书一类工作的汉学家;有诗人类的幕宾,他们主要与阮元及其他幕宾进行诗歌唱和,调剂幕府生活;有协助阮元处理政事的幕宾,使幕府的学术活动能够正常进行。这三类幕宾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然而,阮元虽然身为幕主,在整个幕府的学术活动当中处于中心位置,却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最能反映阮元身处尴尬境地的例子当属《十三经注疏》的校勘了。顾广圻于嘉庆六年应阮元之邀至杭州“十三经局”,不久便与主定《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段玉裁发生争执,酿成轩然大波。段玉裁认为注疏合刻于北宋之季,顾广圻则认为始于南宋。两人辩驳,“自此二氏交恶,终身不解。”作为发起人的阮元很为难,“从顾则茂堂实为前辈,袒段则义有未安。是以迟至二十年段氏殁后,始行肇工。”嘉庆二十二年南昌学堂重刊《宋本十三经》始成。晚了整整十四年。本属学术范围的争论,结果导致二人关系破裂。这一结果反过来影响到《十三经注疏》的重刊。需要强调的是,阮元早已于嘉庆十九年来到江西巡抚任上,若非当?江西盐运道胡稷、贡生卢宣旬及前给事中黄中杰等人支持以及南昌知府张敦仁和九江、广信二府知府,南昌、新建、都阳、浮梁、广丰、会昌等县知县及一些绅士出资相助,重刊《宋本十三经》今天能否见到都是问题。
不仅是幕宾之间的分歧,主宾之间的矛盾也让阮元感到很为难。段玉裁是雍正十三年乙卯生人,年长阮元二十九岁,阮元对其非常尊重。《十三经注疏》实行分任纂辑,是一项多人合作而成的学术成果。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之《阮刻十三经校勘记》中记载:“《易》、《?梁》、《孟子》属元和李锐,《书》、《仪礼》属德清徐养原,《诗》属元和顾广圻,《周礼》、《公羊》、《尔雅》属武进臧庸,《礼记》属临海洪震煊,《春秋左传》、《孝经》属钱唐严杰,《论语》属仁和孙同元。”李锐,精通历算学,阮元说他“深于天文算数,江以南第一人也”,与焦循、凌廷堪号称“谈天三友”。徐养原,自幼从师于名流学者,探究学术源流,对经学、小学、历算、舆地、氏族、音律均有研究。顾广圻,《清史稿》说他“天资过人,经、史、训诂、天算、舆地靡不贯通,至于目录之学,尤为专门”,他是乾嘉年间惟一能与卢文?相提并论的校雠名家,他的好友戈襄云其“性刚果,故出语恒忤触人”。臧庸“沉默朴厚,学术精审”。洪震煊被阮元称之日:“齐侍郎后,不图复见洪生也!”这么多学富五车之士,阮元唯独任命段玉裁“主其事”,也就是相当于现在说的“执行主编”,足见阮元对他的倚重和信任。
可段玉裁对阮元还是有意见。嘉庆九年,段氏致函王念孙云:“弟七十余耳,乃昏如八九十者,不能读书。惟恨前此之年,为人作嫁衣,而不自作,致此?拙著不能成矣。所谓一个错也。”书信中所谓“为人作嫁衣”之事,当指他在编写《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过程中,承担了实际负责人的工作,为主纂阮元“作嫁衣”,而“拙著”是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